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四里河畔园:我的角色我做主

发布日期:2023-05-21   作者:管理员s市委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经过小班上学期的游戏推进,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游戏水平上大都只是停留在摆弄玩具上,其表征能力还是较弱,发现、解决问题的水平依然较低。本学期,我们立足幼儿兴趣需要对小班娃娃家进行持续的推进。

课程缘起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前提。在三月《瞧!我这一家子》的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交流了许多自己家人间如何相处的内容,并萌发了想要在区域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兴趣。就这样,小二班的娃娃家里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谈话活动:娃娃家都有谁

在前期的主题课程进行过程中,幼儿带着全家福分享交流过家庭成员,在游戏开始前老师会引导幼儿思考娃娃家中可扮演的角色。




发现问题:谁才是妈妈

娃娃家游戏火热进行中,玩着玩着,我听到了孩子们中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晞晞和沫沫为谁是妈妈争吵起来。

教师思考:

孩子在家里是被照顾的对象,在照顾宝宝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孩子们能很好的迁移到游戏中。幼儿也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在讨论角色分配时会分歧,帮助幼儿对角色的形象特点有清晰的认知,有利于幼儿进行角色分配,增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体验感。

解决办法:形象装扮

教师组织幼儿回忆家长的形象,讨论使用哪些道具可以扮演爸爸妈妈等角色。孩子们在活动室内寻找到了可用来装扮成妈妈的围裙、宝宝的书包等物品,但却没有装扮爸爸的电脑包、领带,这怎么办呢?昊昊说:“我可以从家里带过来。”宸宸说:“我们可以请老师帮忙一起做一个。”于是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兴致勃勃的探索适合进行装扮的道具。




教师思考:

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力中,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它们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经验。孩子们通过自主讨论、搜寻道具,丰富了角色扮演的趣味性,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角色扮演的兴趣。

发现问题男生系围裙啦!

娃娃家中里又来了几位新的小朋友,孩子们选择相应的道具进行装扮。一阵争吵声传来。小彧正穿着围裙在小厨房“做饭”,两个小朋友围着他连声说着:“你是男生,不可以当妈妈”,区域外的小朋友也大声附和。小彧说:“我是爷爷,爷爷也可以做饭的”。小彧的话说服了小朋友,便又把围裙还给了小彧。



教师思考:

接下来几天的区域游戏中,围裙、手提包已不能作为爸爸、妈妈的专属道具,孩子们的角色分配不够清晰。教师组织孩子讨论家中不同家庭成员的职责分工,了解到不同家庭分工情况不同,孩子们选取角色道具时会因家庭成员职责交叉而混淆。

解决办法:设置角色牌

为了明确娃娃家中的角色分配,孩子们积极讨论角色分配的方法,最终决定使用角色牌确定扮演的角色。孩子们自主绘制娃娃家中人物,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喜欢的绘画角色,教师帮忙加工制作成角色牌后投放至娃娃家中开始使用。

教师思考: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游戏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在自主探寻中,用自己的方式,幼儿完成了属于他们的经验准备。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绘画和寻找替代物的方式找到了游戏时每个角色的代替装饰,对角色扮演游戏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教师小结:

娃娃家里的故事未完待续,庐实幼四里河畔园小二班的老师们将继续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给幼儿充分自主权,在一旁观察、引导,推进游戏更深发展。让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在游戏中学会生活,通过游戏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享受快乐。

摄影:班级教师 撰稿:田湉 初审:舒静静 中审:纪家卉 终审:汤玲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