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激发幼儿主动发现、敢于探索的欲望与兴趣。2023年5月17日,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城市之光分园中班年级组开展“会跳舞的毛毛虫”科学实验活动。
活动开始前,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哪些毛毛虫?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出一只毛毛虫呢?”孩子们踊跃发言:“可以用扭扭棒扭成毛毛虫”“可以抓一只真的毛毛虫!”教师准备了扭扭棒,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大胆尝试、相互学习,将手中长长直直的扭扭棒,摇身一变成为可爱的毛毛虫模样。接着教师出示操作材料纸杯和吸管,再次向幼儿抛出问题:“我们如何借助声音震动的力量让毛毛虫成为真正会动的毛毛虫呢?”幼儿提出猜想:“对着毛毛虫大叫”“把毛毛虫放在纸杯里,我们发出啊~的声音”“可是毛毛虫在不透明的纸杯里,我们是看不到它有没有在动的呀!”聪明的小朋友们在此时提出了质疑,于是在孩子们的商量下,大家立刻想出了好办法,将毛毛虫放在纸杯上方,我们借助吸管对着纸杯里面发出“啊~”的声音,孩子们说完就立刻动手操作起来,只见毛毛虫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啊~”的声音的力量下成为了一只“会跳舞的毛毛虫”,小朋友们感到兴奋极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小朋友发出的声音传导给纸杯,使纸杯产生了振动,纸杯底部的振动驱动扭扭棒做成的,扭扭棒上的细小毛毛具有弹性,在纸杯的振动下便能有规律地转动起来。
此次科学实验探究之旅,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身体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声音震动”的原理。安幼城市之光分园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并运用在系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帮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撰稿人:姚淑婉;审稿人:赵娟)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