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年之计在于春,阳光明媚,暖风习习,正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好时节,风筝又称风琴、纸鹞、纸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放风筝的习俗,风筝寓意着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丰富幼儿文化底蕴。2023年4月7日,一场寓教于乐的“放纸鸢 ”活动在合肥市和月融汇幼儿园中四班开展。
活动开始前,教师带幼儿了解了风筝的起源。风筝是起源于中国,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故称为“纸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提出: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造型,感受风筝造型与色彩的美,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风筝美的具体方面,同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概括出大部分风筝都是轴对称的形状。
风筝上有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教师准备了空白的风筝,让幼儿们大胆发挥想象力自制彩绘风筝。在空白的风筝上个性化创作,让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跃然纸上,手绘风筝体会手工的快乐,一起放飞春天。
放风筝是最令人期盼的事情了,幼儿们系上风筝线、准备好放飞姿势、找好风向、跑起来。一鸢一线一手牵,幼儿们开心地放起风筝。放飞春天的心情,也将美好心愿播种在这春天里。风筝是美好的象征,让幼儿们的梦想,随着风筝展翅高飞,飞向辽阔的天空。
在周末时,幼儿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公园里将自己喜欢的风筝放飞在蓝天上。在幼儿眼里的春天,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童趣十足。
如果说幼儿是一只小小风筝,充满着对翱翔蓝天的渴望,那么教师和家长则是牵引着风筝的引线,指引着风筝飞翔。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师们会敏锐捕捉、勇于探索、耐心发现,带幼儿领略更开阔、更深远的世界。
撰稿:郑玉洁
初审:赵晓艳 曹宇
复审:杨开君
终审:朱晨曦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