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幼教育集团总园小一班开展《春如线》班级特色活动

发布日期:2023-03-22   作者:吕长虹s宿幼荣城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缘起:春天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红的似桃花、黄的似迎春、绿的似小草,形成了一幅春天的斑斓画卷。教师结合一月一艺术活动水墨画,颜料和墨汁相结合,用简单的线条和点就把美丽的春天画了出来,因此“走近大师”系列活动:《春如线》应运而生。

舞动的线条——好玩的绸带

吴冠中的《春如线》作品是翠绿、桃红的色彩,与丝丝缕缕、盈盈缠绕的线条,铺满了整个画面,画面简洁、色彩明快。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线条,我们选择了长绸带作为物质介入(绸带也是一种线条,它的特质是长、软、好控制,方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绸带与线条的共通点),开展了“好玩的绸带”游戏,让幼儿在挥舞绸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绸带的不同形态来理解线条的柔美。

讨论:

师:你们会用什么方法让绸带跳舞呢?

幼:我可以这样(横着挥舞绸带)。

师:这样看起来像什么?

幼:像波浪线!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幼:我的绸带跟别人不一样(竖着挥舞绸带)。

师:这个方法也很棒,还有吗?

幼:我还可以转圈圈(转动手臂画圈挥舞绸带)!

师:转圈圈好特别,你们看他的绸带转起来像什么?

幼:像蜗牛壳像圆圈;像小翅膀可以飞起来




师:吴冠中爷爷画的《春如线》里的线条和刚才的绸带一样吗?

幼:画里面的线也是转来转去的,跟绸带很像。

幼:这些线有的绕过来有的绕过去,很像是缠绕在一起了。

幼:这些线有的是横的,有的是竖的。

师:我们也来像吴冠中爷爷那样,把绸带跳舞的样子画出来吧。

思考:

绸带的长度有限,导致幼儿表现出来的线条有一定的局限,可以提供给他们种类更加丰富多样的材料,通过探索不同材质、长短、粗细的材料,获得更多的比较和认知;教师提供的排笔不适合小班幼儿,他们在操作时无法很顺利、自如地勾画出自己想要的线条,这是需要老师反思调整的地方。 

流动的线条——喷洒的液体

讨论:

师:今天,我们到操场上玩“喷洒作画”的游戏吧。

幼:哈哈,别人的线跟我画的线叠在一起了。

幼:快来看,我画了这么多的线,线还会跟着我走。

幼:我还可以再装水吗?我的水用完了,我还想再玩一次。

幼:我刚刚把线画得很长,可是水又干了。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回到班级里还意犹未尽,于是我们开展了讨论环节,“你在喷水作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就这问题孩子们纷纷说了起来......

幼:瓶子好难挤水,水总是出不来。

幼:我的水不受控制的跑来跑去。

幼:我画出了一个圆形。

幼:我画出了好多弯弯曲曲的线条,好好玩。

水在地面上的渗透性较强,幼儿的作品难以保存和观察,就会消失。如果让孩子们把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线条,是否能进一步激发其创作热情?

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在第一次小组创作的基础上,以合作画的形式开展了第二次的“喷墨作画”。因为水在地面上的渗透性较强,这次我们提供的是墨水和宣纸。有了第一次的游戏经验,加上喷洒画成果较快,孩子们在作画过程中也很有兴致。




思考:
喷洒的动作适合小班幼儿,他们只要挥动手臂就能控制水的方向,成型较快,创作过程中线条多为团状,且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创作成分相对较少,很容易出现反复喷洒的情况,导致颜料重叠和幼儿将重点转移到把玩材料上而不是想象和创作。画面线条较为粗糙,有的线条太粗,有的糊成一团,于是我们开展了第三次活动。

滚动的线条——神奇的小球

师:今天我带来一个小球,你们怎么能用球画出线条呢?

幼:用嘴巴吹小球。

幼:用小手推小球走。

师:我们尝试用小球滚出线条吧!

师:小球滚出的线条像树枝,那旁边彩色的点点像什么呢?

幼:是树上的果子;是小树叶;是鸟窝,里面还有小鸟;

小班幼儿还处在涂鸦期阶段,他们没有丰富的绘画经验与技能,因此,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尤为重要。我们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年龄特点的作品《春如线》,先通过游戏让幼儿自由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线条和点的感知;最后,通过让幼儿在“玩”中充分感受、体验和创造之后,再回归到欣赏大师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这样,当他们长大后,看到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童年的美好体验,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撰稿:程诺  审稿:李先静)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