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课程缘起
果果:今天我们餐厅的推荐菜品是牛角包。
熙熙:我妈妈也带我吃过面包,你们知道面包是用什么做的吗?
远远:我吃过的汉堡就是用面粉做的。
萌萌:我知道我知道,包子饺子也是用面粉做的。
刘老师:宝贝们说的都对,那你们知道面粉是从哪里来到吗?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面粉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一次吃面条、面包、馒头时,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并且吃的津津有味。但孩子们与它的原材料——面粉,很少接触。孩子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
于是,我们的面粉之旅开始了。
课程设置
面粉大调查
面粉到底是从哪来的呢?我们将小朋友讨论的问题变成了面粉的调查问卷,小朋友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面粉的由来,用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小伙伴们分享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面粉从哪来?
面粉的原料是小麦,磨成面粉后可制作很多食物。最早种的是春小麦,到春秋时代开始种冬小麦。然后磨成粉,待发酵后蒸制食用,称之为“酏食”。到汉朝时,由于磨已广泛使用,蒸制的面食也随之流行于全国各地。
老师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到原来面粉是小麦做成的,并通过视频了解到小麦的成长过程。
神秘的面粉
萱萱:面粉白白的,有点像棉花糖。
果果:面粉摸起来软软的,好舒服呀!
林林:面粉还是香香哒!
在认识面粉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观察了面粉,孩子们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中,知道了面粉是白白的、摸起来软软的、滑滑的、闻起来香香的,和碰上去还有点扎手的小麦一点也不一样,真是太有趣了。
面团大变身
刘老师:怎么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
熙熙:老师说面粉加入水就可以变成面团了,我们一起试一试!与面粉来个亲密接触吧。
经过孩子们不断的探索,我们发现了:面团太黏是因为水放多了,可以再加点面粉,盆里还有干面粉,是因为水放少了,再加入一些水,水和面粉哪种材料放多或者放少都会影响面团的质量,慢慢加水,和的面团才会刚刚好。看,我们成功啦!
面粉之旅
健康:《小蚂蚁运面粉》
操场上,孩子们化身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蚂蚁,爬过草地,越过山坡,将美味的面粉送回了家里,在活动中感受相互合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美术:《你好,小麦》
通过看看、说说、做做,初步感知了小麦的特性,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绘画小麦。孩子们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科学:《好玩的面粉》
在科学区里,孩子们尝试探索用水和面粉揉面团的过程,活动中大量的操作机会、探索机会,满足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
语言:《谢谢你,好吃的面包》
孩子们欣赏了绘本故事《谢谢你,好吃的面包》,知道了小麦是怎么变成面粉的,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为故事续编结尾。
社会:《好吃的面食》
在活动中,幼儿对面食感兴趣,了解面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几种常见的面食烹饪制作的方法。通过谈话活动,孩子们也知道了食物的来之不易。
本次关于面粉的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搭建学习支架,让孩子们通过亲身调查与实际体验逐渐走近熟悉又陌生的“面粉”,探究它从“小麦”到“面粉”到“面食”的“旅行”轨迹,了解它们的特性、生产和面食的基本制作方法,发挥其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变身“小小面点师”,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小面点,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鼓励幼儿主动去探寻身边的秘密。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和孩子一起以可探可玩的有趣形式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次次难得的体验弥足珍贵,也许会成为未来他们通往世界的触点。让这些童言童语,童真童趣,带着他们一起继续探秘——生活中的各种奇趣之旅!
图文:刘钰滢
编辑:刘钰滢
初审:赵晓艳 曹宇
复审:杨开君
终审:沈毅丽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