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学前教育集团和月融汇园:中二班建构自主游戏——融汇小医院

发布日期:2022-12-15   作者:庐阳学前教育集团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中班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幼儿用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因此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游戏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意思”是自主游戏的前提,有“意思”的材料、有“意思”的同伴,有“意思”的游戏玩法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才会产生有“意识”,最终达到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的目的。

游戏缘起

建构活动是由幼儿自主引发的系列建构加学习活动组成。通过每日的核酸检测,幼儿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晨间谈话《长大以后……》中我了解到幼儿对未来职业的畅想,在角色区融汇甜品屋之外我决定再创设一个角色区,幼儿进行投票,从小医院、警察局、小银行中选择了创设角色区:星星小医院。

“我想试试搭一个医院,你能不能和我一起?”

“好啊,这样区域游戏的时候小医生是不是也能来我们这里玩!”

“我们能不能也一起?我去过妈妈上班的地方,我知道医院里面有什么!”

晨间自选桌面游戏时晨晨对旁边的小朋友发出了邀请,在角色游戏之外,小朋友们开始了桌面建构。

教师思考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权利。由一个主题向多个主题生发,由一个区域辐射至其他区域,形成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结构。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疑惑之处,通过平行、垂直、交叉介入等形式参与幼儿游戏,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合适、多样的建构材料,真正实现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阶段一:小医院的建成

一、更换建构场地

“老师,我们等会能去建构区玩吗?桌子太小了,只能搭一个好小好小的医院。

“当然可以啦,你还可以邀请你的小伙伴一起去建构区进行搭建。

二、自选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发挥潜能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自选游戏时教师要提供合适、丰富的游戏材,不断激幼儿活动兴趣。随着幼儿陆续地到来,晨间桌面建构空间变得极为有限,以至于前面搭好的小医院会在幼儿游戏中不断地碰到坍塌,幼儿间产生争执。晨间的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偶尔会出现某个区域的人数超出限定,在教师的介入后会分散部分幼儿到其他游戏中,采用轮流的形式进行游戏,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体验到更多的游戏,也能够控制一定的游戏人数。

 

 

 


游戏计划书

场景一

“医院有个大门,旁边还有许多的围墙,我们先把围墙围起来。”

小朋友们说做就做,秦秦和霏霏寻找合适的游戏材料,例如纸砖、积木,在几名幼儿的齐心努力下初步完成了围墙的搭建。

“我们忘记搭大门了!没有大门病人怎么进呀!”

“对对对,快把墙拆了,我们再搭一个大门吧!”

“我把这里空出来了,你们不要给堵上,这是我建大门的地方。”

在孟孟的提醒下大家将墙拆除一部分后重新建了一个大门。

场景二

“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一个大大的摄像头,医院里的摄像头是看有没有坏蛋的!”

“那这个高高的是什么?”

“这是高架桥!”

“哦不对,我要把它卸下来,高架桥在马路上的,它怎么会在医院里面的。”

“这是我做的窨井盖和小人!”

“老师我想搭花园,可是没有地方了。”

 

 

 


在我提出疑惑后,彦彦发现了高架桥竟然被他建在了医院里。建构区的空间也很有限,虽然比桌面的空间大,但是因为纸砖、积木的体积本身也很大,所以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发现还有许多的想法无法实现。

看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这个情况,在晨间活动结束后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疑惑:怎样能避免在后面搭建过程中出现发现问题再推翻重新搭建?

“要先想清楚再搭”;

“可以和一起搭建的小伙伴说一说,这样就不会忘记搭了”;

“我们还可以画下来,像建构区展示的图片一样,看着搭”;

“我们可以再寻找一个更大的地方,搭建我们的医院!”

行为解读:幼儿主动提出更换游戏场地说明他们对游戏时感兴趣的,在游戏遇到问题时并没有轻言放弃,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与同伴协商、重建。

教师思考:中班幼儿在以往经验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搭建技巧,但是缺少在游戏前的设想和规划,以至于出现了重复搭建的情况。因为场地的原因,无法满足幼儿的想象,需要更换一个较为开阔的场地满足幼儿的建构需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回翻幼儿初次建构的画面,不难发现他们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也会思考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画出。游戏前的讨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通过计划书将各自不同的疑问、经验进行分享,给予教师捕捉幼儿成长“关键期”的机会。

 

 

 

 

 

 

 

 

 

 


阶段二:如何运送材料?

因为场地、天气的原因我们决定将搭建的场地移动到“未来教室”,那么多的材料如何运送下去,成为一个难题。经过讨论后幼儿将运送材料的方法画在游戏计划书上,能否成功,我们决定一起尝试一下。

教师思考:真实问题情境是推动幼儿不断探索的动力,也是验证幼儿探索结果的关键因素。起初准备将材料一筐筐搬下楼时发现积木非常的重,很难送至一楼,在向幼儿提出这个问题后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的方法,从人力运输到使用垫子“滚落”下楼让我感受到孩子的力量,他们在游戏中会不断提出问题,在“运输”中大家相互帮助,发现问题后会立即商量并解决,教师能够退出游戏仅作为旁观者观察幼儿游戏,偶尔在幼儿发生争执时再尝试介入。

 

 

 

 

 

 

 

 


阶段三:融汇小医院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室内建构后我发现幼儿的游戏计划上越来越丰富,计划里有了门诊部、停车场、小花园等设施,随着情景的丰富我们决定寻找更大的场地进行建构游戏,除此之外新增了一些半成品材料给予幼儿发挥,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就诊区

就诊区的初次建成由幼儿自由完成,在建设初期仅有一个外框架,在观看图片后幼儿发现可以进行病床的建设,从一块木头的设计到使用扭扭建构组合无一不展示出幼儿的游戏智慧。

 

 

 

 

 


停车场

 停车场的初期建成仅用纸砖进行展示,在游戏后我进行介入提出:“车子如何开上高高的纸砖上?”幼儿发现纸砖存在的问题后进行材料的再次选择,同时我提供了交通贴纸、路障等材料,幼儿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完成停车场的建设。

 

 

 

 


小花园

“我们的小花园还缺少滑滑梯,还有水池也太矮了,走在旁边会跌下去的。”

“我们把那些多出来的扭扭建构组合一下再加一个积木给搭高吧。”

“你们两个在那边搭小朋友的画画梯,小水池不能和画画放在一起,很危险的。”

医院周围不仅有小花园还有提供小朋友游戏的滑滑梯,大家一起分工完成我们的游乐园和小池塘的搭建,利用鹅卵石等材料进行装饰,让我们的小医院变得更加丰富美丽。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小医院吧。关于小医院的建构游戏我们仍在继续,接下来我们会尝试增加更多的材料不断丰富我们的建构游戏内容。

行为解读:1.幼儿对于医院的建构很感兴趣,建构的主题很明确,能捕捉到图片中重要的信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

2.幼儿在起初的建构中对于半成品材料的使用较为单一,在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后,有意的对于其他材料进行使用后,幼儿才会想到可以用这些材料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3.幼儿能够大胆地与其他班级的角色区进行互动,虽然在互动的过程中双方交流并不多,但这是幼儿在游戏中成长的节点之一。

教师思考:在整个搭建过程中,个别幼儿能够发现材料不够,尝试寻找不同的材料,大部分幼儿仍会采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建构,是否是因为投放时对于材料的介绍过少,或是其他原因,导致幼儿游戏时会忽视对新材料的使用。虽然每次参与游戏的人数不多,但在游戏中我发现班级中个别组的幼儿会有不被同伴同化坚持自己的想法,心无旁骛地进行搭建;也会有在游戏前领头的幼儿提前将今天的建构内容进行分配,大家分工行动;当然也有6名幼儿同时在进行一个内容的建构,但会出现在建构时纠结不定,在对照游戏计划建构时也会出现争执。无论如何,在搭建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是建构活动经验提升的关键。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建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这里可以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愿望。游戏的最初,幼儿在只是想搭什么就搭什么,没有分工也没有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介入引导,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幼儿在建构技巧等方面运用从最初的较为单一的形式到后面逐渐复杂,情景的搭建从最初的医院内部到关注医院周边的建设。于是,我们通过观察图片、实地查看以及谈话引导等方式不断丰富幼儿的建构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游戏汇中,教师只是一名观察者、记录者和支持者,“要给孩子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游戏时的状态、想法及问题,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

此次自主游戏,幼儿虽然搭建出了较为完整的小医院,但是现有的建构经验以及材料的层次性是值得我去继续思考的地方。在今后的游戏中,我会不断尝试让时间更加充裕,材料更加开放,空间更为宽广,幼儿更加自由,做到以幼儿为中心。

图片:周玲 贾文婕

文字:贾文婕

初审:赵晓艳 曹宇

复审:杨开君

终审:沈毅丽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