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从小班就非常喜欢沙池游戏,挖坑、找宝藏,玩的不亦乐乎。新学期开始,中二班小朋友的沙水游戏又开始啦。
初探沙水
升入中班后,小朋友们玩起游戏更大胆了,堆城堡、做饭、摸小鱼,钓鱼,他们各玩各的。直到有一天,浩一和一群小朋友游戏时将水引入沙池,这给其他小朋友提供了沙池游戏的新玩法。
在沙水混合游戏中,幼儿在沙中加水,发现沙子可以越堆越高;有的则因为盆中水量过多,导致沙堡制作失败。
教师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玩沙子的过程中加水,他们慢慢的发现了一些沙子和水的秘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也让我们思考是否该给幼儿提供直接的经验,还是给他们时间继续自我发现。接下来的两天观察,幼儿毫无头绪的重复着前几天的情况,我们决定整合经验,引导幼儿猜想,通过实验完成自身的经验内化。
集体讨论 大胆猜想
在集体活动中,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谈论猜想了沙水混合的三种情况:沙子少、水多,沙子和水一样多,沙子多、水少。通过幼儿的讨论和猜想,小朋友们认为多的水加少的沙,沙子会“融化”在水里;少的水加多的沙,沙子会散开;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一样的沙和水可以做成城堡或者其他任何东西。猜想过后,幼儿再探沙水,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游戏中,小朋友玩起了角色游戏—过家家,利用沙池中的锅碗瓢盆做起了美味的“食物”。多多则进行沙堡堆建中沙水比例的尝试。
在游戏后,多多分享了自己的探索过程,这也引起了小朋友的讨论。菲菲认为多多把水加的太多了,沙子就会太粘,倒出来就会散,要少加一点水,就能成功。还有的小朋友觉得是多多用的奶茶桶太大了。
教师小结:游戏的分享与讨论让幼儿的不同想法进行碰撞,幼儿对沙与水的奥秘也在进一步思考。教师在分享中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并提出新的探索方向:水不小心加多了怎么办?城堡怎么堆得更高?有什么方法能很快堆一个城堡?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迫不及待的开始新的沙水游戏探索。
沙堡建造中
讨论后,小朋友们开始了沙堡的堆建。“我用小碗做的,加了一点点的水,还要压一压,倒过来就做成了。”“我加了一点点水,做成了城堡,还加了鹅卵石装饰。”“我的这个沙堡太成功了,闫老师,快来拍照。”随着小朋友们的多次尝试、探索,小朋友们逐渐掌握了制作完美城堡的沙水比例。
游戏小结
《指南》中提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沙和水无形易变的特点,便于孩子进行各种物体的塑造,因此幼儿的各种创意可以在沙水游戏中得到实现。
自主的沙水游戏,幼儿虽然游戏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都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水和沙的物质特性,通过猜想、尝试、遇到问题、再尝试,最终在反复操作中慢慢习得经验,并通过游戏记录、分享,进行经验的内化和再思考。
作为教师,放手游戏,给幼儿充足的探索空间,不急于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幼儿,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给予适当支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
沙水游戏还在持续进行,关于游戏的探索也在不断尝试,我们的故事精彩继续......
摄影:班级教师 撰稿:闫莹莹 初审:丁婕 中审:马伟华 终审:毕大华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