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春光,万物生长,此时的大地,一派生机。春雷乍动,蛰伏的动物们被惊醒,向着大地发出声声讯号,四处开始热闹了起来……三月五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为了让孩子们多方面地了解惊蛰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农事要点以及特色习俗,2022年3月3日,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中班年级组开展了“春雷响,万物长”系列活动,带领孩子感受“惊蛰”的节气文化。
识惊蛰
活动开展前,年级组老师们通过查阅节气资料,互相协商设计出了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活动中老师跟孩子们介绍了春季气候变化的知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了与惊蛰节气相关的一些习俗。“惊蛰节气到,惊醒小蛰虫”的戏剧表演开始了。老师们运用形象的雷声和教育戏剧元素生动表现蛰虫的惊醒过程以及相关自然现象、农事活动等,帮幼儿了解惊蛰节气的特点和内涵。老师进行的开场表演激起了孩子们浓烈的兴趣和表演欲望,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也要参与其中。
找惊蛰
乍暖还春,群芳斗艳。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自身体验加深对惊蛰的认识,了解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带着对春的期盼,对春的渴望,孩子们走进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寻找睡醒的小昆虫宝宝和即将发芽的小草,寻找惊蛰带来的变化。泥土里看一看、找一找,看看都有哪些小昆虫呢!孩子们穿梭于幼儿园,有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一些小虫子,除了找虫子,孩子们还发现小树都发芽了,长出了一颗颗小嫩芽。“老师,这里有一条蚯蚓”“快看,石头下面有个小芽芽”,此起彼伏的声音传来了孩子们发现春带来的惊喜,孩子们在探寻中发现万物复苏后的一片生机,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为后续发现学习埋下了伏笔。
春种一粒粟
农有谚语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重视惊蛰节气,他们将此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到了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正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幼儿园中“植物角”作为孩子们一方学习的自然天地,老师抓住契机,在孩子们的提议下,通过班级讨论确定种植物,有的种植各种各样的花、有的播种各种各样的蔬菜,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植物角进行播种,孩子们不仅体验了种植的乐趣,并且制作了种植日记,让课程从幼儿生发,让学习成为一种延续。
品惊蛰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惊蛰这个时节万物复苏,虽然气温有所上升,但空气干燥,容易让人口干舌燥,而梨子含有丰富的水分,能够润肺止咳。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惊蛰节气中一些农俗的认识,幼儿园午点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冰糖红枣雪梨汤”。“老师,这个梨子太好吃了”“好甜呀!”,雪梨的清香融入冰糖红枣的香甜,让孩子们回味无穷,直呼叫香!孩子们素有对红枣、水果粥及银耳的不喜,因课程的融入,让饮食教育变得更加生动。一碗梨汤,温暖了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了解了惊蛰节气自然界万物的变化,也使孩子们亲自体验了惊蛰节气可以做得相关种植活动,了解了节气特色饮食、节气与气候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关系,更加深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趣味的活动、悠久的文化,一系列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认知,同时收获了快乐与自信,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撰稿:阳小芳 初审:艾迎 终审:李峥)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