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游戏,器械简单,不受场地的局限,简单易行,是一项适合幼儿的体育健身运动。早在中班时期,当孩子们看到大班哥哥姐姐跳绳时就已经羡慕不已,个别幼儿已经在家中提前感受跳绳的趣味。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兴趣、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我们围绕“绳彩飞扬,快乐运动”为主题的探索之旅开始了。
跳绳活动正式开始啦,小朋友纷纷拿起绳子准备跳了起来,还没跳两下,就听见孩子说“我怎么老是跳不成功啊?,这个跳绳一点也不好玩”。还有几个小朋友也因为绳子老是打结争论了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你的绳子不好跳,我的好跳”。跳绳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跳绳的种类有哪些?哪种绳子更好跳呢?最终,在幼儿的探索下发现:跳绳的选择很重要,认识跳绳的种类,跳绳有三种:竹节绳、棉线绳、塑料绳。
针对哪种绳子更好跳,幼儿还进行了一次投票活动,以此来呈现孩子们对跳绳选择的倾向性。
教师及时将问题收集、记录,同时教师提高自己对跳绳技巧的掌握,与幼儿共同梳理跳绳的技巧,将技巧转换成幼儿能接受的语言并请幼儿尝试。通过孩子们的表达,发现技巧的掌握、绳子的选择、跳绳的认识都是孩子们需要牢牢掌握的地方。
当然,跳完绳后,收绳也是个大学问,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收绳技能技巧的掌握,我们还进行了一次整理小达人的比赛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会收绳的积极性,为下一次进行跳绳活动做好铺垫。
每天,幼儿园的操场上都能看见孩子们跳绳的身影,就在孩子们开心的跳绳时,张恩硕的小身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害羞的和老师说“老师,我都学习了跳绳的方法,可还是跳不过去,怎么办呀?”看着恩硕求助的眼神,老师请了瑾洋来帮助他,可是等到活动结束了,恩硕还是不会跳,看着恩硕气馁的走回教室,失望的收起跳绳,我们利用谈话活动,邀请小朋友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
幼儿在学习跳绳时会遇到不断地失败和极少数的成功,教师利用绘本推荐的方式,与幼儿讲述了《跳绳难不倒我》的故事,了解到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坚持练习,直到成功,并反思:无论怎么练习还会有不会的时候,是放弃还是坚持到底?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故事的讲述让不擅长跳绳的孩子产生共鸣。班级开始实行一帮一带的方式,让已经学会跳绳的幼儿帮助不会跳绳的幼儿,增加了幼儿对跳绳的勇气。
与此同时,幼儿来讲述自己和跳绳发生的“小故事”,讲述后才发现很多幼儿都有着相同的经历,看着越来越多的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失败后,小朋友们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故事小书,并尝试讲述故事,呈现在主题墙上。这也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接纳自己的失败,感受从不会跳绳到学会跳绳的发展历程。
为进一步激发更多的幼儿感受跳绳的趣味性,班级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借助班级群向家长们讲述跳绳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利用空余时间督促幼儿积极参与为期一个月的跳绳打卡活动,并及时记录、分享幼儿的打卡视频,提高幼儿跳绳的积极性。
在园期间,小朋友们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跳绳打卡活动,以一分钟时间记录跳绳的个数,每周选出一位跳绳个数最多的幼儿成为“跳绳小能手”。小朋友们慢慢的从100个到150个,至今为止班级跳绳最多的个数是176个,孩子们的进步离不开家园的共同努力。针对跳绳打卡和日常跳绳练习有进步的孩子,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希望通过跳绳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越来越多的幼儿学会如何跳绳,当说到要用跳绳玩游戏时,幼儿开始有了极大的兴趣。跳绳该怎么玩呢?有哪些游戏可以玩呢?怎样让跳绳的游戏充满着乐趣还能让自己的身体获得运动?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游戏的玩法,幼儿的身体也不断地在运动中产生变化。
幼儿还制定了跳绳运动计划表,制定后的一周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实行跳绳运动,这样的方式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幼儿满怀期待的制定计划表,积极地运动,这些都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一个儿童,一个世界;一根绳子,一片运动天地。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孩子们能够从不会到会,从会跳到花样跳,是一种自我的进步。通过跳绳游戏,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幼儿懂得一根跳绳能有多种玩法,学会在活动中思考,在玩中锻炼!(撰稿/编辑:韩冬玲 初审:邓亚男 复审:蔡葵 终审:王俐)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