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
童年就像一串七彩的泡泡,
里面装满了童真和童趣,
孩子们在七彩泡泡下,
追逐着、嬉笑着,
就这样在幸福的时光里长大啦!
缘起 泡泡之旅
又到了盥洗的时间啦!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排队洗手,只听有人兴奋地喊到:“我手上好多泡泡呀!好好玩哦!”说完,还不忘与身边的同伴分享。一群孩子都观察寻找着自己手上是否也有泡泡。《纲要》中提出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将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泡泡一直深受着小朋友们的喜爱,他们对泡泡也充满了好奇,泡泡有什么奥秘,能这么吸引孩子呢? 孩子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学的爱好者,我们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努力去发现、实践。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的泡泡之旅就这样开始啦!我们就追随着孩子的脚步,和孩子们一起踏上和泡泡的奇妙之旅!
泡泡大调查
傅老师:还有哪里可以发现泡泡呢?
一一:我洗头的时候,头发上有很多泡泡。
宽宽:我家里有泡泡机,一按按钮就有很多泡泡!
傅老师:泡泡到哪里去了?
欣欣:可能是天上?也有可能在水里吧?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发现泡泡,可爱又漂亮的泡泡它们飞到哪里去啦,让我们一起来变身小侦探去找一找吧!
经过孩子们的一番探索,发现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泡泡的了解比较少,于是我们决定进行一次泡泡大调查,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生活中哪里可以看见泡泡,再观察一下泡泡是又去了哪里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
自由自在吹泡泡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泡泡的秘密,乐乐三班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泡泡一起做游戏啦!
冬日里,阳光正好。孩子们拿上泡泡机走出教室,同时,借此机会观察泡泡的特点。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嘉嘉:老师,我的泡泡液用完啦,泡泡机吹不出泡泡了,怎么办呢?
刘老师:泡泡机里的能装的泡泡液只有这么一点,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呢?
阳阳:我们去找别的小朋友借一点吧。
阿丫:那玩一会泡泡不就又没了吗?老师泡泡液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制造一点吗?
刘老师:这个主意真棒,如果我们自己会做泡泡液,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了,我们一起去教室找一找制作泡泡液的方法吧!
泡泡液大揭秘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教室里寻找了几样可能会做出泡泡的工具,小实验就要开始啦,变身小科学家快来探索吧!
最后我们结论:
洗洁精+水:会出泡泡,但非常少,水变成了绿色。
洗手液+水:会出泡泡,但非常少。
洗洁精+白糖+水:在搅拌过程中就已经出现泡泡,能吹出多个泡泡。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实验活动,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兴奋,通过反复操作孩子们对泡泡水的制作有了全新的体验。
桉桉:我刚才戳了一下泡泡,它软软的,凉凉的,碰到就不见了!
茉茉:泡泡一摸就会炸了!
桉桉:我发现泡泡是圆圆的,像小球一样!
傅老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猜猜有没有不是圆形的泡泡?
阳阳:可以有方形的,或者是三角形的泡泡!
傅老师:怎么样才能吹出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的泡泡?
伊伊:或许可以用三角形的泡泡工具
泡泡还会有别的形状吗,乐乐三班的小朋友们开展了泡泡工具的探索……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进行猜测、验证,最终发现了泡泡的小秘密: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泡泡的艺术之旅
毛毛:泡泡水一下多了很多,我们都吹不完了,可以吹很久很久啦!
傅老师:有这么多泡泡液,我们再去玩点有趣的,把漂亮的泡泡留下来!
泡泡还可以怎么玩呢?我们在泡泡液里加入颜料,把泡泡吹在画纸上,会发现不一样的创意哟!
《指南》中指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将自制泡泡液投放到美工室,泡泡液和颜料相加就变成了七彩泡泡,孩子们在玩七彩泡泡中进行了泡泡画的创作,在吹吹、玩玩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瞧,我拓印的泡泡,好像在咕噜咕噜地往外冒呢!
吹不破的泡泡
泡泡虽然美丽,但却一触即破,有没有吹不破的泡泡呢?
看,我们的泡泡不仅吹不破,还能唱出动听的歌声呢!
“咕噜咕噜吹泡泡,我们一起来吹泡泡,吹的泡泡满天飞呀,太阳见了哈哈笑。”
你玩过吹泡泡的传统游戏吗?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根据儿歌指令把泡泡变大变小。
吹泡泡 吹泡泡
吹出一个大泡泡
飞得高 飞的低
大泡泡飞得高
小泡泡飞得低
泡泡泡泡转一转
咕噜咕噜飞上天
好玩的手指游戏,让小手变成的泡泡可以飞来飞去,泡泡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一起来听一听吧!
精彩瞬间
面对“泡泡”,孩子们总有数不尽的憧憬,享不完的乐趣!在本次课程故事中,孩子们主动去尝试、去探索,并在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生活中蕴含着无数的科学知识,这些都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平时的活动中多关注,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充分感知、多元体验和快乐成长!泡泡的故事还在继续,期待孩子们遇见更多的美好,发现更多关于泡泡的乐趣。
图文:傅维维 刘静静
编辑:傅维维
校对:曹 宇
初审:杨开君
终审:朱晨曦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