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育儿书籍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所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抓住了孩子当下的敏感期可以促进孩子成长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反之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则很难挽回。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中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让家长明白为什么孩子在这个时期会产生这种行为,我们又该怎么去顺利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敏感期。书中以孩子的年龄增长为线索,深入描写了每个阶段的敏感期发展。例如1岁半到4岁的细微事物敏感期、3到4岁的孩子对于诅咒的敏感期、5岁以后的孩子对于伙伴选择的敏感期……每段纪实文字之后,都有孙瑞雪老师基于心理学理论的进一步阐释,鞭辟入里,又富有情感与美感。
通过对敏感期的认识我们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把食物和玩具一遍一遍扔在地上,盯着床单上一根碎发用指尖捏来捏去,紧紧抓着手里的小玩具不愿意拿掉……原来,这是他成长的必经阶段。同时,也对孩子以后可能出现的行为有了预判,比如冲走他的便便他可能会发火,比如白煮蛋切两半就不愿意吃,非要恢复原状...
《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关于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通俗易懂的真实案例,可以让我们对敏感期有更深刻的思考,通过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更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在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的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养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件需要用脑+用心才能做好的事情。翻开这本书,也许就是我们从思维到情感武装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家长的开端。
图文:何维琦
编辑:何维琦
校对:李慧娜
初审:王韦韦
终审:朱晨曦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