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正向的沟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一定是从父母好好说话开始。而如何“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下面这些能够让亲子关系更亲密的沟通技巧,爸爸妈妈们可以学起来哦。
直接描述问题
很多亲子关系对抗的激发点都源于一味的指责。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引发孩子的反抗情绪。直接描述问题便是将问题简化。爸爸妈妈不妨试试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两步走,直接将这件事情描述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去解决。
给予替代方案
有时不是孩子故意犯错,而是它们还没有建立去规则意识。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聪明的父母会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当做一次成长的机会。给孩子一个替代方案,不仅给行为规划画了个圈也许你还会因此让这个世界上多一位小画家呢。
先催更容易的事
“越催促孩子越拖拉”,这可能是让大部分爸爸妈妈都头疼的难题。孩子拖拉,有时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对他而言有难度,也有时是因为正沉浸于当前感兴趣的事情中。用询问代替命令,这更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直接说出你的感受为规则赋予感情
卢梭曾说过“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与其讲大道理,不如说说这件事情上你的感受。爸爸妈妈要知道孩子天生拥有强大的感知力。
学会偶尔示弱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一定要是权威的。这样才能“管住”孩子。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每个孩子都需要一定的自我成长空间。爸爸妈妈偶尔示弱,以一种尊重平等的姿态告诉孩子,你爱他而且需要他,真实的对孩子表达感受,孩子也有同理心。
与其对抗不如合作
亲子关系始于合作终于对抗,每个人都希望被积极暗示,而不是消极批评。要知道柔和的教育才更有回旋的余地。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将自己所处的情况告诉孩子,第一次孩子不理解,第二次孩子不理解,第三次孩子总能明白。
为孩子提供选择
前者是负面的警告,孩子下次出来后还是不知道如何逛商场、如何待在公共场所。后者是正向的引导,用一个正确的行为去取代孩子的错误行为。规则意识与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所以,与其告诉孩子“不许做什么”不如说成“可以做什么”。
让表扬更真诚更具体
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确的表扬不仅会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更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方法。表扬孩子请记住亮点,一是表扬细节,指出他哪里做得好;二是表扬要真诚。
除了危险预警,更该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
过分强调危险可能出现两个可能。一是孩子学会了正式危险,将安全警线牢牢的拉在手里;二是孩子过分好奇,反而不由自主地朝着危险靠近。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让爱成为孩子自由的天然边界。
用游戏代替说教
说教式教育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是一种无效的教育方式。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亲子游戏更是亲子关系最好的治愈手段。因为你是在向孩子传达我在主动走进你的世界,去感受了解你。
尊重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自己来
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也需要有责任有担当,每个爸爸妈妈都该努力找到让孩子帮助你的方式,然后肯定孩子的努力,引导孩子发现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融洽的亲子沟通中,孩子也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别急着给答案
孩子的很多创造力都来自生活中天马行空的为什么。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来自对世界的观察猜想。表面上看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节省了时间不消耗精力,但实际上却丢掉了一次锻炼孩子自我思考的机会。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别急着给答案,让思考留白,给成长空间。
做个约定
善于利用亲子约定,这种带有鼓励色彩的约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与孩子达成共识。爸爸妈妈说出的约定一定做到,只有父母言出必行,孩子才能言而有信。
父母可以幽默一点
对孩子来说,哪里有游戏,哪里就有他们的笑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用亲子游戏来解决。劝说孩子睡觉他们可能会反抗,但将睡觉当做一场游戏,那孩子可以天生就具有自我约束力。如果孩子今晚吵着不睡觉,爸爸妈妈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故事是最好的办法
在孩子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个体,当孩子实在听不进去你的话时,不妨试试讲故事。转化说教思维为故事思维,体会孩子的视角,用能打动孩子的语言带孩子进入你希望他了解的世界。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小。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爸爸妈妈和孩子沟通时,请试试忘记自己是家长,别把孩子当小孩哦。
编辑:奚 萌
校对:王韦韦
初审:朱晨曦
终审:崔利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