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九月开学季,又将迎来一群小班萌娃入园。面对突然离开家,离开时刻保护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宝贝们会适应吗?您和孩子做好准备了吗?爸爸妈妈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今天为您打开开学宝典,让宝贝爱上幼儿园。
良好的心理准备
帮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
1、让孩子提前认识幼儿园
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家附近的幼儿园或者已经确定未来要去的幼儿园里参观,熟悉环境,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其次要让孩子知道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那是一个美丽、好玩、快乐的地方。而不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
2、通过绘本阅读缓解分离焦虑
借助绘本故事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比如《大卫上学去》《小魔怪去上学》《我爱幼儿园》《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等故事,让孩子先做好分离准备。
3、不传达负面情绪
一定不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说类似“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这样的话,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幼儿园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在入园时产生逃避心理,甚至有的孩子都上了一两个月了,到幼儿园门口还不愿意去的!
爸爸妈妈做好心理准备:
1、孩子大哭大闹
孩子年龄小,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像大人可以快速适应。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那几天,孩子哭闹无法避免,这个时候,父母要摆正心态,切勿难舍难分,配合老师,一起度过“分离焦虑”的难关。
2、一入园容易生病
还有一部分孩子,一入园就生病,不少家长会有疑问,是不是老师没有照顾好?其实,孩子生病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免疫力差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入园焦虑导致孩子上火气躁,情绪不好,食欲也不好,抵抗力会更差,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而逐渐缓解。
3、一回家就喊饿
不少孩子,一回到家就喊饿,就像在幼儿园没吃饱一样,这种情况,父母也要提前了解。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孩子贪玩或是吃饭速度慢,看到别的孩子吃饱了自己也觉得吃饱了;有的时候是孩子不习惯幼儿园里的饭菜,不愿吃饭;或者因为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跑跑跳跳又饿了......各种情况都有。
有计划的生活准备
与家中自由的生活不同,幼儿园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帮着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
许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不能独立吃饭,都是由家长喂饭的。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开始锻炼孩子自己吃饭的能力了,筷子不会用可以用勺子、瓷碗会摔坏可以用木碗或不锈钢碗,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好适应幼儿园生活。
2、让孩子自己学会大小便
许多新入园的孩子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面对新的环境,孩子自己不会上厕所,又不敢跟老师说,经常会发生尿裤子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上厕所的能力,鼓励孩子放松不要紧张,有困难时一定要求助老师,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入园之后上厕所的尴尬。
3、锻炼孩子自己拿水杯喝水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刚到幼儿园那几天,口渴了也不好意思跟老师说,但是,喝水少了免疫力会下降,容易生病。因此,宝爸宝妈要告诉孩子,应该自己学会接水喝水,或者寻求老师帮助,做个勇敢的孩子。
4、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会孩子说“老师,我要小便”、“我要大便”、“我想喝水”、“我身体不舒服”等基本的沟通语言,以便老师了解孩子的需求,更好的照顾孩子。
5、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习惯
很多宝宝在入园时出现起不来床、午休不睡觉等情况,导致入园焦虑哭闹严重。
因此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什么时候午睡,早上几点起来,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尝试在家里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逐渐调整宝宝的作息习惯。
幼儿入园后请您这样问孩子
1、幼儿园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啊?
2、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3、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你的好朋友是谁啊?
5、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吗?
按时接送,不要中途探望
送孩子入园,由于不适应引起的哭闹是难免的,但不管孩子怎么哭,走就走的干脆,“一步三回头”只会让孩子哭的更凶。哭是孩子的必然反应,是所有孩子的必经过程,不用太担心。你要相信老师,她们会有很多办法让孩子停止哭闹。
有的家长走后不忍心,又中途返回,在窗口、门缝张望,这样做是一大忌,一旦孩子发现,不仅使您的孩子会整天心神不宁,无心适应,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另外,在开学初放学接孩子时,最好要准时或稍早一些,免得孩子在其他幼儿被接走后产生孤独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听听孩子的心声:“上次妈妈离开时,我大哭起来,妈妈就留下来,多陪了我一会儿。所以我知道了,如果我在妈妈离开的时候大声哭,她就会多陪我一会儿。”
孩子的想法是从经验中得到的。如果妈妈被他的哭闹征服,并因此而留下来,那么等于在教他每次你离开的时候就要哭闹。相反,该离开的时候,立刻离开,但在走之前,要告诉他:“一会儿见!”或者说“我下了班就来接你。” 让孩子相信你只是暂时的离开,让他意识到你总会回来的。
和孩子一同体验“分享的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
成人以平静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姐姐本领真大,宝宝上幼儿园后也会这么能干的!”“幼儿园小朋友真多,玩起来一定会很开心!”
让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期待、向往心理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你已经长大了,你要暂时的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到幼儿园与老师、小伙伴一起生活,因为小朋友长到这个年龄,都要上幼儿园与老师、小伙伴一起生活,都要上幼儿园。
最后为了更快的让孩子适应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还有以下几点温馨提示:
1、请不要“追问孩子”
家长总是十分关心孩子刚入园的情况,但是刚入园的日子里,孩子常常很不喜欢幼儿园,不要追问孩子“幼儿园好吗?”“老师好吗?”“老师喜欢你吗?”等问题,这是一种负向暗示,也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2、请不要“迁就放纵”孩子
孩子心理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他,可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3、请不要“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唯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
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4、请不要“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
的孩子常常把想象与现实想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
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如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成人问:“你吃没吃饱?”,孩子回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的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庭成员尽量保持家长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希望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孩子能快乐入园,背着小书包,让上学成为每天最快乐、最向往的事!
撰稿:朱庄月 审稿:李志睿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