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为了推动2020年省级电教课题《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小学生演奏能力提升研究》、省级教科研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演奏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顺利而有效的开展,提高科研水平,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刘双宁和方玲玲音乐名师工作室人员组成的两个课题组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召开了课题阶段性交流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专家有安徽省音乐教研员余含老师和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劲松。活动由庐阳区音乐兼职教研员刘双宁老师主持,会议开展得十分顺利有序高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个环节,由方玲玲名师工作室的主要成员进行省级课题项目进展的汇报。首先,由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王梦婷老师对此项省级电教课题的文本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回答了“为什么要设计文本,怎么设计文本,目前做的情况”三大问题。
随后,合肥市潜山路小学张晨老师对课题文本的具体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介绍了文本内容主要由:课堂实践和舞台展示两个大方面组成。
接着,由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的王橄老师汇报评价标准的制定成果展示,并表示此次评价标准主要以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位老师的介绍后,方玲玲老师对省级电教课题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请合肥市习友小学王金莎老师展示微课视频“认识口风琴”。
在听完各位老师对此项省级电教课题进展的详细介绍以后,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小学生演奏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对课题的高效推进充满信心。此外,李劲松副院长对课题的“如何融合”进行了提问,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余含老师对课题中乐器的多样性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会议第二环节,由刘双宁名师工作室的主要成员介绍其省教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庐阳中学赵海玲老师向与会人员汇报了刘双宁名师工作室省教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并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展示了实践成果。
之后,李劲松副院长和余含老师在肯定《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演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就“深度学习”提出了相关问题,并对如何体现“深度学习”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两位专家并指出两个课题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此次活动,在两位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下,课题组进一步提高科研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明晰了下一步研究工作开展路径。同时,课题组现场讨论了实施阶段的重难点,对原有的研究方案进行了细化,为课题高效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