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孩子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但是见到的却是米饭的形式,对“米”的认识有所欠缺。为了让幼儿感知大米可以产生摩擦力的特性,并了解其神奇的魔力,2021年5月11日上午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城市之光分园大班年级组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米与笔的奇遇记”。
初次探索:笔能把装满米的杯子提起来吗?
带着疑问小朋友们进行第一次试验操作
“肯定不能,笔又没有手怎么会把这个杯子提起来”
“我也觉得不能.......”
操作结果:
思考:失败了,为什么笔没有把米提起来呢?
“是不是米少了?”“笔太细了,可以多加几个笔试试看”
于是,教师播放笔成功把米提起来的视频,小朋友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原来笔真的可以把米提起来,和同伴猜想原因“这个视频里面的米肯定涂了胶水,不然一只小小的笔怎么把米提起来”“也许他们的米和我们的不一样”“不对不对,这是我们每周二的科学实验,肯定有它的道理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了解到,视频里的米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大米,鼓励幼儿再次探索:探索将米提起来的方法
“刚才看到视频里把杯子的米用手使劲压里一下,我也试试看”
“我用一只细细的筷子试试会不会更容易成功”
结果:米撒了一桌,但是比第一次成功了一点点,小朋友惊喜的发现瓶子被轻轻的提上去一些,不过不太稳。
基于经验 建构要领
力气不够大,压不实怎么办?
“借助外力,使用水彩笔敲打让笔再陷进去一些”
“用手向下按压”
有的幼儿将笔或者筷子插入米中,小心翼翼的将杯子提起来,生怕再次失败,慢慢的杯子竟然被起来了,孩子欢呼的引得同伴围观,另外一边有的小朋友虽然再次失败了,但是被同伴吸引,更加笃定再次实验的信心。
经过实验得知:物体和物体之间有摩擦力,而且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在实验中,由于用力压杯子内大米,使杯子、筷子和米粒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样杯子、筷子和米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筷子向上提起,米粒和杯子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筷子向上运动,结果就将米粒和杯子一起提了起来。
了解实验原理后小朋友们依然热情不减,带着好奇心反复进行实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分别提供了大小、粗细不同的笔与筷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和物体之间摩擦力的不同,更好的推进幼儿科学探索,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幼儿天生是探索者,喜欢问问题,探秘未知答案,此次“米”与“笔”的奇遇记活动中幼儿通过一次次探索实验,不言放弃,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建构自我学习的基本经验,提炼核心经验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身份作为观察者、鼓励者、推进者给与幼儿探索最大的支持。生活中处处是实验,通过简单、有趣、便于操作的物品,让小朋友“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好奇心,培养探究兴趣。
撰稿:孙晓艳
审稿:赵娟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