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微露、飞鸟初鸣时,兴奋的合肥47中八年级同学们已经在学校精致的操场上整队集合了。一列列整齐的队伍,一个个鼓鼓的行囊,一个个快乐的笑脸,一句句亲切的交谈,让人感受到同学们对将要进行的研学旅行的期待和向往——本学期的研学旅行活动就要开始啦!
六点整,一个个班级在导游的带领下整队走出校门,坐上大巴,正式开始了绍兴、杭州研学旅行之旅。
大巴在高速路上疾驰,路旁的景物不停变换,同学在车厢内悠闲地享受着欢乐。他们或欣赏车窗外美景,或交谈,或唱歌,或游戏,快乐的气氛充满了整个车厢,让人感受到浓郁的青春气息和不竭的青春活力。导游和带队老师也被同学们的快乐感染,和同学们热烈地互动起来,提问抢答,唱歌猜谜……轻松快乐的互动让师生们忘却了车旅的劳顿和枯燥,忘记了年龄的界限和身份的差异。不知不觉六个小时过去,师生们到达研学旅行第一站——绍兴。
绍兴地虽不大,但历史上却名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近代文豪鲁迅以及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这次研学要探访的是鲁迅和陆游。以前同学们只是在书本中了解鲁迅和陆游,今天就要够近距离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着实感到激动和期待。
在“鲁迅故里”屏风前合过影之后,同学们跟随着导游开始了探访鲁迅的行程。跨过一座小石桥,我们来到鲁迅少年时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在此授课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认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故将此书屋以“三味”命名。同学们在三味书屋看到了鲁迅小时读书的教室的陈设,看到了鲁迅书桌上刻着的用以警醒自己的“早”字。进入到鲁迅下课后折梅花、寻蝉蜕的小院,同学们仿佛想像到鲁迅小时的调皮和天真。之后转入绍兴鲁迅纪念馆,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鲁迅的整个人生历程,了解了鲁迅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求学历程,也理解鲁迅为何弃医从文最终成为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体会到鲁迅对于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的贡献和地位。接着学生们又参观了鲁迅祖居和鲁迅故居,在这里看到了鲁迅家族的居家陈设,了解了鲁迅家族的兴衰历程,通过鲁迅一家的变故体会到近代社会中国人的生活境遇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在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里,同学们见到了“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走着看着,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又是那么熟悉,同学们辗转流连,仿佛时光回转到了鲁迅的孩童年代,回到了那无拘无束寻觅好奇的年代……走在古朴的街巷中,看见“民族脊梁”的石碑,回味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核心,不觉神情凝重,思绪万千。
从鲁迅纪念馆出来,同学们又来到了一街之隔的沈园。沈园里林木葱郁,池清水秀,小桥亭榭古雅别致,园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光是赏景就已经让人陶醉其中,但沈园真正的魅力却是承载着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走进沈园,一尊奇石上镌刻着元好问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一千古疑问,料想也无人能作出准确的答案,它代复一代地叩问芸芸众生柔弱的心灵,把无数“情种”的心潮掀动得难以平静。园内正南断墙上陆游和唐琬所作的两首《钗头凤》,更让人幽思万端,扼腕慨叹。“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表达了陆游对前妻唐琬无尽的思念和对命运哀痛的深切无奈。“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琬在这首和诗中更是表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对陆游的万般思念之情,描述了自己相思成疾而又强颜欢笑的痛苦心情,意境凄婉,感情深挚,可谓字字血声声泪,读来令“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这两首词使沈园成为陆游唐琬凄绝爱情悲剧的集中载体,沈园也因此成为了千古名园。在沈园旁边的陆游纪念馆里,同学们欣赏了陆游的诗词佳作,领略了陆游的曲折人生。陆游一生有两大难以释怀的情结,一是爱国,二是爱情。他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使他创作了许多悲愤激越的悲歌;而他挥之不去的爱情感伤,又使他留下了不少洒泪泣血的爱情挽歌。走出沈园,内心仍唏嘘不已,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让人痛心,但陆游唐琬对爱情的执着却让人敬佩,真是世事难料,真情最美。
夜色将近,同学们用餐后入住宾馆。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早晨七点半,同学们又整装出发,去往“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子湖畔。
四月的杭州满城美景,走在杭州街头,放眼望去,处处古香古色,繁花绿树,游人如织。当漫步西湖之畔,见垂柳轻摇,和风拂面,水波荡漾,舟行湖上,与远方青山古塔苏堤断桥相映成画,别有一番古雅情趣,人说“杭州美景四月天”却是不虚。杭州的灵气在于水,与水相伴,无论放眼何处都能让人满怀欣喜,心旷神怡。同学们沿湖而行,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聆听导游讲述与西湖有关的典故和传说。从白娘子、许仙到苏小小、阮郁,从梁山伯、祝英台到陶师儿、王宣教,仿佛西湖最易催生世间的美好情愫,成为有情人的定情之地。也难怪历史上那么多的文人墨客钟爱西湖,原来西湖不仅有美景,还有生死不渝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社会里,这些爱情故事无不表达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生活的渴望,对人性压抑的愤慨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它们的精神内涵早已成为中国古代文人根除不去的思想基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哪能领略西湖美的更深内涵,哪里能猜得到文人墨客钟爱西湖的更深原因?游兴正浓时,同学们在西湖边合了影,作为永恒的记忆。
研学最后一站是浙江大学。给同学们做导游服务的是一位浙大的女大学生,若不是她自报家门,大家还以为她是中学生呢。经她的讲解,同学们知道浙江大学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浙江大学培养了众多人才,很多耳熟能详的重量级科学家都出自浙大。现在的浙江大学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目前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6个校区,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她的紫金港校区。进入浙大,同学们立刻被大学所展现的优雅气质和博大胸襟所折服。校园内楼宇别致新颖富有现代感,道路整洁,绿树成荫,景色优美,仿佛园林一般,伟人及科学家雕塑点缀其间,又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校区占地很大,从一处校舍到另一处校舍靠步行要花上十几分钟。同学们整队而行,边行边看,但见行人谦和儒雅,大多抱书背包匆匆而过,绝无喧哗打闹现象。导游说,别看路上行人相貌普通形色匆忙,他们都是浙大的学生,有近二分之一是本科生,近三分之一是研究生,近五分之一是博士生。即使是学历最低的本科生,也是各省每年高考前两、三百名学生才有可能考上浙大,可以说,浙大的每一位学生都曾经是中学里的学霸。同学们听了顿感钦佩,原来这里真的是藏龙卧虎啊!中午,学生们在浙大的学生食堂用餐,大家排队领餐,吃完自送饭盒,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秩序和文明。饭后,我们参观浙大校史陈列馆和浙大成就展。在浙大校史陈列馆里,大家了解了浙大的前世今生,看到了她的一路坎坷发展壮大的历程,认识了众多为浙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有很多科学家的名字在初中的书本里出现过,在书报中看见过,在新闻里听到过,再次看到这些名字,感到无比亲切,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都是学习的榜样啊!在浙大成就展上,同学们看到从天上的卫星、飞船到地上的汽车、海里的轮船都有浙大人的心血。浙大人的成就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路看来,浙大成就真是应接不暇。“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看完浙大成就展之后我们对着两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时光飞快,转眼两天的研学旅行已近尾声,学生们和浙大导游告别之后开始了回家的行程。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课程,它让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体验生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7中4月28、29两日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为该校研学旅行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必将会促进研学旅行活动在该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