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长丰,菜花将尽,淡金轻扫绿荚;槐花初绽,串串如玉似雪。春风送来沁人心脾的花香,更吹来合肥语文教研活动的新讯息。合肥市初中语文培训基地一行十余人来到长丰实验高级中学“送培送教”,受到热烈欢迎。长丰县各中学近八十位教师参与了听评课。
寿春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刘征老师、庐阳区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张铭丽老师,分别执教《我的第一本书》和《背影》。这两篇课文,都诠释了不同时代的“父子情”,两位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作品的内涵,展现了语文课堂的本真风采。
刘征老师由卜劳恩《父与子》漫画切入课文,直观有趣,并设有悬念。整体感知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内容,指导到位。品读环节,略讲“我”的形象,追本溯源,着重体悟“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品读手法灵活多样,揣摩老师标出的红色词句,鼓励学生再寻找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进行赏析,让学生尝试写写印刷体,尝试读出人物心情……由此渐渐读出一位生性温厚、理解儿子、心怀悲悯的父亲。最后理解“人不能忘本”,是对父亲的敬爱,也是对童年人事的感恩。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刘老师循循善诱,启发点拨扎实有效,带领学生体会到了荒寒时代的暖意。
张铭丽老师由朱自清的一段话导入,直奔“背影”;字词积累,辨形析义,效果显著;整体感知,抓线索、填动词,简洁明了。品读环节通过买橘前后对父爱的理解有何不同切入,着重品味第六段,提醒学生关注动词、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与家庭背景相关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人物情感。更由“蹒跚”一词体察到身心俱疲的父亲竭尽全力的殷殷爱子情。最后由父亲的书信,读出其盼见儿子又不愿儿子担心的矛盾心愿;从作者归期难料的长叹中读出儿子对父亲越来越深切的理解与思念。张老师带领学生沉入文字,使经典篇目焕发出新的魅力。
两节课后,全体听课教师参与了研讨,并写下观摩感受,对两节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长丰县教研室张兆刚主任致欢迎辞。合肥市语文教研员王金娥老师进行了点评。她高屋建瓴,以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中的“解码”理论为尺度,给予了两节课充分的肯定。她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三个水平阶段:字词义、篇章格局、情境模型,这两节课上学生在这三个层面都有充分的锻炼,两位老师在重点段落赏析时,能深入文本,多角度立体化地赏析父亲形象,体悟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抓住了语文课堂的本质。她还说两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朗读。初入文本时,两位老师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预热充分。梳理文脉时,跳读关键句,眉目清晰。品读时更是精彩纷呈:刘老师与学生分饰父与子,带上表情与特定语气,演读文中对话,情境宛然再现;张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进行示范引领,帮学生找感觉,读得情感饱满而又自然。引导学生以读促进理解,以读展示独特的阅读感受,是最见教师功底的教学手段。最后,合肥市初中语文培训基地领衔名师、庐阳区教研室张莉主任进行了总结,赞赏两位庐阳名师引领我们看见了语文之美,勉励语文人继续追梦。同时参加活动的还有合肥市教师事务中心王仕友主任、蜀山区语文教研员刘文芬老师、庐阳区名师工作室李杰老师、庐阳中学毛前老师……
四月春深,忙趁东风催马蹄,语文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