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热议诗歌三重境,静品乡愁一片情

发布日期:2015-09-24   作者:张莉   阅读:次   字体:[] [] []
    2015年9月22日下午,合肥六十五中学术报告厅内人头攒动,省级课题“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研讨活动正火热进行中。由全国中语会副理事、安徽省教科院杨桦主任领衔的专家团队坐阵现场前瞻引领、指点迷津,与会老师们得到了极大的收获。
    研讨活动由市教研室王金娥老师主持,共分为四大板块。首先市教研室吴申道老师解读了此次省级课题研讨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途径,从宏观上为在场教师做了引领。接着,围绕研讨主题,来自我区庐阳中学的汪凤老师和来自活动承办校六十五中的刘玉芬老师分别带来了两堂精彩的研讨课。研讨课后,包河区教研室教研员王一枝主任带来了微型讲座《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评好课”》,最后,安徽省教科院语文教学专家杨桦主任做了详实细致、高屋建瓴的点评,给全场专家、老师们带来了深度的思维震撼。活动吸引了来自合肥各区县诸多老师的积极参与,很多老师克服路远辛苦,12点多就到达了会场,活动持续到下午5点多,大家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令人动容。
    我区庐阳中学的汪凤老师此次带来的是现代经典诗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节课也是省市区专家精心指导打磨,准备推荐参加今年11月长三角三省一市语文论坛的一节初中诗歌展示课。这节课的前期准备,得到了省教研室杨桦老师、市教研室王金娥老师、庐阳区教研室张莉主任、兼职教研员张铭丽老师、刘晓武老师、李杰老师等专家的细致指导和庐阳中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团队的鼎力支持。汪老师从音韵、诗意和文化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构建了这节课的授课框架。又通过诵读、细读、悟读的朗读穿插,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和思考。整节课,汪老师大方得体的教态、精炼诗意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述让《乡愁》字里行间的家国之殇、民族之痛流淌进了每一位参与聆听者的心田,激起了深重的回响。
    六十五中刘玉芬老师的带来的是冰心的抒情哲理散文《谈生命》。她分别从寻生命之音、感生命之形、悟生命之谛三个角度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她出色的课堂驾驭力和饱满的激情,瞬间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有了突破自我的非凡表现。两节课,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两位老师的个性风采各具特色。刘老师大方干练,一袭红裙,宛若一支怒放的玫瑰。汪老师温婉大气,一身蓝装,好似一朵静立的清荷。他们的课,给聆听者带来了思索,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学习了包河区教研室王一枝主任的微讲座《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评好课”》后,省教科院杨桦主任在众人的期盼中开始了点评。她首先对此次省级课题谈了几点思考。引导大家认清课题中的“策略”即实施的途径、方式方法。又提出在寻求教师差异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其共性特征。杨主任对两节研讨课评价为:是具有审美趣味的语文课。深度剖析了两节课的授课思路,也对课堂中有待完善之处提出了指正建议。
    正如市教研室王金娥校长点评所说,所有肯舍得时间参与此次活动的语文老师,都是对自己在专业成长上有追求的老师,都是肯静下心静品语文教学的跋涉者。惟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有所思、有所获。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走出自我的风采。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