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导师李玲玲仔细聆听了“学员教师”的说课。该校陈玲老师从再次认识分数说起,强调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再进行平均分;吴海玲老师则认为学生虽第一次认识小数,但生活中早已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所以应让生活中的“数学”生长为课堂上的“数学”,再让课堂上的“数学”生长为课外的“数学”。导师李玲玲对两位老师的看法表示赞同,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如何“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扎根于学生心中,如何建立起“整数与分数之间的桥梁”,如何巧妙地突破 “小数含义”的教学,做到不纠结,不偏颇,顿时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接着,李老师将她的经验与想法娓娓道来,她以为:“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渡很重要,可以利用课件详细演示,引起学生强烈的思维碰撞,从而突出二者的本质区别,使得旁听的老师们觉得豁然开朗。
随后,学校的王琰则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为题,讲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她简洁、准确、干净利落的授课方式和思路讲述,得到了李玲玲老师的充分肯定,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这节课重点已不在于怎样教学画图,而是利用画出的图,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而体会到选“画图”策略的优势。鼓励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自觉想到这种解题方法。让今天的“教”,服务于明天的“不教”!
会后,老师们还向李玲玲提出了许多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解,分别得到了李玲玲的一一解答,让大家觉得收获满满。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带着这样的思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教师教的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