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日上午,宿幼荣城南苑幼儿园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围在黑板前的桌子上,有的说的脸红脖子粗,有的指手画脚,有的瞪大眼睛仔细观察,有的小声讨论着。什么事情这么有意思?原来,班上的一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蝌蚪,他们正好奇的观看呢!
罗沈瑞说:“小蝌蚪好黑哦!尾巴怎么这么短!”“咦,小蝌蚪怎么没有腿啊!”陶锦鹏好奇的问道。“我知道,其实小蝌蚪就是青蛙的小时候,它的腿还没有长出来呢!”汪智博认真的说!“不可能!不骗人……”班里吵成一团。于是他们拉来老师给他们评理,决定问问老师一探究竟。老师没有说话,笑眯眯的让汪智博给大家说说理由,经过汪智博的一番解释,有部分小朋友都认同了汪智博的想法,但还有部分小朋友不相信。老师笑笑说:“那我们等小蝌蚪长大就知道汪智博说得到底对不对了!你们要仔细观察哦!”孩子们都非常积极,除了上课的时间,一到自由活动,黑板下的桌子那儿,总是很多人,他们有的用眼睛观察,有的拿起笔画了起来,还有的在美工区里捏起了小蝌蚪。
一次无意中的生成课雏形,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并初步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不同于上课时有目的的观察。在这里,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观察、探索,情绪上更加主动,探索的过程也就更丰富。笔者反思到,教师给予孩子的应该是问题,孩子是探索的过程,师幼共同收获的才是结果。(撰稿:李雅婕 审稿:杨焕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