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延伸在家访之路上(新庄)

发布日期:2015-02-08   作者:刘晓妍P新庄   阅读:次   字体:[] [] []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互动,近日新庄小学开展了“全体教师进百家”家访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教师们放弃休息时间,主动走进学生家庭,认真开展家访工作,给学生送去真诚温暖的关怀。
    家访中,每个教师的责任心都很强,几乎访遍了班级里面每个特殊学生的家庭,让家长更深地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对家访过程做好详细记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对于一些父母不在家、电话不通、搬迁等无法完成家访的家庭,教师都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联系家长,做好家访后续工作。
    平时虽常跟学生在一起,我们只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就会为学生犯错误而感到生气和不解。但走进学生的家庭去探访,我们就会找到学生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 
    二(3)班的吕婉婷同学,很小就随爸爸妈妈来到合肥打工。学习成绩不稳定,忽好忽坏,自制力差,上课小动作非常多,平时不敢表现自己,过于胆小。特别是期末考试考得很不理想,我一直都在思索她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放假期间,我决定深入她家去家访。了解其家庭教育情况,然后再找对策。步行三十多分钟,终于到了她家。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她经常迟到,每天要走那么远的路,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其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我有些后悔自己没了解情况就随意批评她。接待我的是她的妈妈,经过她的介绍,我了解到:她家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她爸爸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妹妹,妈妈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做生意和照顾妹妹上。孩子在家里也是经常和妈妈发生冲突,还有两次甚至离家出走。更糟糕的是妈妈性情急躁,动不动就会打孩子,而且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总认为所有的错都在孩子身上,和孩子缺乏沟通。 
    我首先和她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 孩子本身性格倔强,越是打骂她越是反抗。告诉她要尊重孩子,不能动不动就打孩子,孩子的暴力倾向很大程度上都是向她学习的。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先了解事情的原委,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尽量抽出时间,多和孩子交流沟通,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化解孩子心中的怨气。同时指导家长如何做。(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了解到她每天上学路途遥远,我允许她开学以后到校时间比别人晚五分钟,让她感受到老师是关心她,爱她的。 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避免直接批评,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她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她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她的名字,而是在与她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她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坚持几次家访、回访后,吕婉婷的情况大有好转,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  从这次家访的案例中,我得到启示: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这一工作。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2.家访不等于向家长告状或揭短,所以家访的谈话开始阶段,先表扬该生在校表现的闪光点,在充分表扬的基础上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教育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达到家访的目的和效果。 
    3.家访应注意反馈。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诚的爱去化解学生心中的症结。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极大热情,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到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家长们对老师前来家访的教育行为非常感动,并纷纷表示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家访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爱在家访路上延伸……
    老师们以一腔火热的爱生之情,感动着家长与学生,浓浓的师生情,化成缕缕清风,沁人心脾。老师们叩开的,看似是一扇扇家门,连接起的却是家校之间的心桥。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