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进门,一张朝气蓬勃的笑脸就朝我迎来,仇玉甜——我们班的小不点,却是其他孩子学习上的楷模。
家访前,我曾试着问过这个孩子:“你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你的家吗?”他咧着嘴,有点不好意思:“杨老师,你说的家是家人吗?”“都可以,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你家里的生活。”我期待着他的回答。“我觉得,我的家是最温暖的家。”他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我,我对他的回答没有半点质疑,因为他是个诚实的孩子,而在孩子眼里,家就是充满爱的地方,我想,那一定是最温暖的。
刚下过雪,天气阴冷,我正想去这“温暖的家”里,取取暖。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我和徐萌老师一行三人来到北二环的汲桥小区,开启我们今天的家访。
进了院子,上楼,仇玉甜领着我们向里走,这里住了好几户人家,几乎都是门挨着门,这可能是“城中村”里最常见的规格。仇玉甜的妈妈也出来迎接,我终于见着了他的家,心里不禁一颤。尽管我也在城中村长大,尽管一路走来我已预料到条件不是很好,但是进了家门我还是很震惊。原来……很多疑惑仿佛一下子解开:难怪,从一年级开始他就喜欢跪在椅子上写字,房间里只有一张旧桌子,而那是哥哥写作业的地方,仇玉甜平时就趴在哥哥边上的小凳子上写作业;难怪,有时候要求穿校服,他说校服没有干,这里的房子建得严严实实,哪里能让半寸阳光照进来;难怪,四年级了,他的个子还是这么小……
难得他爸爸也在家,经过了解,原来他爸爸在合肥打工,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这里租房子,尽管爸爸工资微薄,但是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在城市总比在农村强。妈妈为了照顾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放弃出去工作的机会,在家里打理家务。看到学校老师到家里来,仇玉甜显得有些不自在,爸爸妈妈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他对两个孩子报以很大的期望。言辞中可以看出,日子再苦,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点也没有打折扣。尽管在四九严寒的季节里,坐这阴冷狭窄的“家”里,倍感温暖。难怪孩子会说:“我的家是最温暖的家!”
这次家访,给我触动很大。我早就知道我们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但万万没有想到竟是如此的不好,难能可贵的是孩子的成绩和表现还那么优秀!
这次家访还让我认识到:传统的家访仍是教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最好形式之一。虽然,现代通信工具已很发达,与家长沟通也很方便,而且不会受到时间、空间、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家访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史,家长的素质、教育观等 。特别是我们学区,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很多,他们一般不富裕,工作时间长,所以教师要想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就有了一定难度。而走进学生家庭也并不是特别的难,只要你能平等对待家长,不因出身、地位、学历等歧视家长,而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再掌握一点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相信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会欢迎我们的 。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