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两地名师聚苏州 联盟互动真研究

发布日期:2015-11-26   作者:区教研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阅读:次   字体:[] [] []
    为了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实效性,在跨区域和高品质活动中实现对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成长,庐阳区小学数学马璇名师工作室和喻巧月名师工作室成功对接苏派特级教师徐斌所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并相互承办多次高水平的学科教研活动。

    以课会友,共研共进。11月20日,受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之邀,由区教体局教研室小数专职教研员李玲玲老师带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马璇和喻巧月等一行10人赴苏州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讨活动。

一、课例示范促变革
    上午第一节课,江苏盐城东坎实验小学的王艳艳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王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乘法口诀出发,引出新知的学习。教学中,关注孩子们对7的乘法口诀规律的发现与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7的乘法口诀编制。巩固反馈环节,王老师充分引领学生搜集7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节课,由马璇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合肥市跃进小学的张正权老师执教《数图形的学问》。张老师通过握手游戏引导孩子们研究简单的握手次数问题,逐步将抽象有效转化成数学模型——数图形,并明确了数线段的基本原则:有序、不重复、不遗漏。随后又协助孩子们研究了3—6个点组成的线段条数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逐步发现了数图形的奥秘。
    第三节课,江苏盐城东坎实验小学陈娟老师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上课伊始,陈老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两幅图画,借机回顾了曾经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唤起对策略使用的高层次需求。孩子们在对例题的研究中,感悟着“假设”策略所引起的数量关系简单化。随后,在给题目补充条件的训练中,充分感受使用策略的必要性。
二、名师点评悟生长
    课不好而说好,是虚伪;课好而没有看出来,属眼光不行。本着活泼而不失严谨的原则,徐斌老师就上午的三节课进行了现场点评:王艳艳老师注重知识的迁移,重视了口诀的规律探讨和记忆,并关注了口诀的实际应用;张正权老师的《数图形的学问》准确把握了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从简单出发向数学本质迈进的探索过程,发挥了数学结合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儿童学习的丰富过程;陈娟老师则在对比和设疑中引发认知冲突,在直观与探索中建构数学模型,有意识的延伸策略所带来的内涵。
    通过点评,两地名师及工作室成员一致认为:这三节课各有亮点,善扶善放,都体现了“先试后学”的教学策略。
三、同课异构放光彩
    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董良老师和合肥市曙宏小学方义伦老师同课异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此课是2014年新编苏教版中新增的内容,对于两位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
    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展示数学规律的探索价值。方老师的课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数学思维,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在合作中建立数学模型,在猜想中理解数学本质。两位老师的设计各有所长,而又殊途同归。
    我思,故我在。当工作室老师走出车坊实验小学的报告厅,夜幕已悄然降临。走在书香扑鼻的校园里,收获满满的老师们不仅感受着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意境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带着对数学课堂变革的追问与思考,静静地开始新一轮的实践。
                                                                                                                (撰文:傅代敏   审稿:马璇)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