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师点评悟生长
课不好而说好,是虚伪;课好而没有看出来,属眼光不行。本着活泼而不失严谨的原则,徐斌老师就上午的三节课进行了现场点评:王艳艳老师注重知识的迁移,重视了口诀的规律探讨和记忆,并关注了口诀的实际应用;张正权老师的《数图形的学问》准确把握了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从简单出发向数学本质迈进的探索过程,发挥了数学结合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儿童学习的丰富过程;陈娟老师则在对比和设疑中引发认知冲突,在直观与探索中建构数学模型,有意识的延伸策略所带来的内涵。
通过点评,两地名师及工作室成员一致认为:这三节课各有亮点,善扶善放,都体现了“先试后学”的教学策略。
三、同课异构放光彩
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董良老师和合肥市曙宏小学方义伦老师同课异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此课是2014年新编苏教版中新增的内容,对于两位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
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展示数学规律的探索价值。方老师的课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数学思维,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在合作中建立数学模型,在猜想中理解数学本质。两位老师的设计各有所长,而又殊途同归。

我思,故我在。当工作室老师走出车坊实验小学的报告厅,夜幕已悄然降临。走在书香扑鼻的校园里,收获满满的老师们不仅感受着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意境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带着对数学课堂变革的追问与思考,静静地开始新一轮的实践。
(撰文:傅代敏 审稿:马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