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种子教师分享感悟 阅卷归来反思教学

——“贾伟名师工作室”开展新学期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0-09-20   作者:张莉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清风破暑,好雨依时。2020年9月10日上午,“贾伟名师工作室”新学期教学研讨会在合肥45中六安路校区科技创新教室举行,会议由贾伟老师主持。贾伟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庐阳区初中生物市级课题组老师参加了会议。

首先由合肥45中工业区分校张荣华老师和大家分享了2020年度合肥市生物种子教师提升班培训的心得体会。

8月11日—15日,十位专家讲座:《数字化实验系统在中学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基于科学本质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实践与反思》;《信息化与生物学科教学教学融合的探究与实践》;《初中生物学命题基本技术》……

有高校老师传递教育前沿动态,有教学一线同行的经验心得传授,有理论提高,有模型建构,有案例分析,有动手实践。培训、互动、交流,拓宽了视野,也引发了教育思考,大家收获颇丰。

接着合肥36中何金峰老师对2020年安徽省生物中考阅卷评卷进行了分析:2020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题的特色是注重一级主题知识,侧重能力考查,关注身边生物现象、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创设新颖情境等。

在阅卷过程及后期老师交流中,总结了考生今年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模糊不清:表现在有的学生对生物学概念不理解或对学过的知识不能正确辨析,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解不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以安徽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第13题为例: “激素”很多学生记不住,做题时根据上下文推理现造词“腺素”、“腺液”; 对三选一的填空,“肾单位”一空,很多学生选错。

2.审题不清:解题时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点,答非所问。

3.写错别字:以安徽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第13题为例:“氧”字下面的“羊”写两横; “心”字左边一点写成长撇; “脏”字右边“庄”土边加一点。为此有必要对生物学科常见的错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建议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多提醒学生注意,毕竟中考因错别字而失分太可惜。

4.语言表述不规范:以安徽省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第11和13题为例:“根毛”答成“根须”、“营养器官”答成“营养结构”;“上皮细胞”写成“皱折”、“皱襞”等。

就像生活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教学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何老师建议在平时授课时,要立足教材,重视概念教学,夯实基础,认真对待每个知识点;应尽量用生物专业术语表述,避免 “口语化”;复习时梳理知识点,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对学生的审题训练,做题过程中认真圈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做一定量的练习题,错题知识点要整理归纳;强化学生的规范书写和语言组织能力。

随后,合肥45中任杰老师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实验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见面、交流并进行了任务分配:如进行现状调查(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内容筛选、分类;素材搜集、匹配成课;教学组织实施,形成优秀课例;撰写论文;照相、摄影等任务都明确到个人。以后再形成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最后,贾伟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了总结:

通过种子教师培训有效地提升老师们的实践与反思能力,以此为成长的契机,进一步开阔视野、扎实学识,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发挥出“种子”教师的积极作用。

随着生物逐步纳入中考,命题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近年来试卷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老师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更能让教研有的放矢。以课题组凝聚老师们的智慧,充分发挥同伴协同作用,促进教研的有效性,带动和提升教研品质。

希望大家更新教学理念,推进教学研究,相信付出必有回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合力同心,使庐阳区生物教研更上一层楼!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