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指出我们“引导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而种植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园最常规活动,它能幼儿通过与植物的真实接触,感受它们的细微变化,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更好地发挥种植区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功能,让孩子进一步亲近大自然,养成爱劳动、爱观察的好习惯。结合幼儿园“享快乐.亲自然”的园本特色课程,合肥市双岗幼儿园逍然居分园大三班利用园内种植地开展了以“香菜种植记”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种植活动。
闻其声,“顺”其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我们选择种植植物的前期工作中,先是发放亲子调查问卷,收集适合秋冬种植的蔬菜,在整理时,有部分幼儿就对香菜为什么长出来是香的产生了兴趣,于是最后投票决定我们班种植香菜。
察其色,“引”其趣
在“种植探究”中,提出疑问正是活动展开的开始。“我们要怎么管理香菜?”“为什么香菜是香的?”“为什么种植地里香菜颜色不一样?有的颜色深一点,有的颜色浅一点?”因此,在种植活动开始前,我们引导孩子观察,讨论管理和爱护香菜的方法,“怎么样才能让香菜长得好?”明明说:“要经常浇水,还要除杂草。”航航说:“还有不能踩它。”不仅在班级展开了各种讨论,还邀请了邵思晨的妈妈到班级为孩子们进行解答。她告诉孩子们:“香菜的颜色之所以有的深一点有的浅一点是因为,深色的香菜长得时间比较久,香味也会比较浓,吃起来更有口感,而浅颜色的香菜是刚刚新长出来不久的,所以比较嫩。”随着观察行为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也都更愿意参与观察了。
追其行,“延”其趣
经过小朋友们细心的照顾,香菜很快就成熟了。关于香菜的采摘小朋友们又引发了新的思考。怎样可以把香菜完整的摘下来?原来,有的小朋友试了用手直接去拔香菜,并没有完整的拔下来。于是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决定可以用铲子把香菜从根部铲起来。于是孩子们带着小铲子重新开始采摘香菜。最后送到食堂阿姨的手中,等着它们变成美味的食物。
种植园地里的香菜很直接的向孩子们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生命内容,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科学材料。孩子们通过长期观察、操作,可以感受植物基本特征与生长过程,见识自然的丰富与多元,感受生长的喜悦与收获的快乐。
(撰稿:李嫚 审稿:牛佳)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