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最合肥、最儿童、最幸福”小学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特色简介

发布日期:2018-05-18   作者:韦朝根o逍遥津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办“最合肥、最儿童、最幸福”小学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特色简介

逍遥津小学,位于淝水之畔古逍遥津南门,寿春路125号。公元1622年,明朝“理学名臣”蔡悉的享祠为学校历史之发端。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学校先后经历了新生小学、柳木巷小学、向阳路第一小学,直至2009年12月29日,更名为现在的“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历时388年。学校以创“最合肥、最儿童、最幸福“学校为发展目标,创建“生活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被授予合肥市历史最悠久小学、合肥市特色小学、合肥市“首批身边的好学校”、合肥市教科研基地、安徽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安徽省首家“小班化教育”实验校、庐阳区对外交流示范学校等先进称号。

用文化力量打造“最合肥”学校特色品牌

近年来,在名校林立的庐阳区,她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珠。不仅是因为她的市区级骨干教师总数位居全区第一,更重要的是,她秉承“生活教育育人,文化传承立校”的理念,依托着自身的历史传承和社区优质资源,开发并彰显“庐州文化”,研究并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再将两者进行全新对接——以“庐州文化”做“生活教育”,以“生活教育”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创建“生活教育”特色学校。进而用“庐州文化”培育“有根”的人,践行小学传大道,构建出了与教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进程、儿童发展需要相一致的新学校。

今天的逍遥津小学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古色古香,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合肥书法名人许云瑞手书“合肥市逍遥津小学”被镌刻在灰瓦青砖的照壁之上;一旁石雕的校徽,是徽州石雕唯一传承人冯有进先生雕刻的石雕作品,充满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走进门廊,右侧整面墙壁是一幅巨大的砖刻合肥古城图,展现了合肥(古庐州)的风貌,每天吸引着孩子们在此流连驻足。这也是合肥市唯一一幅砖刻古地图,把它放在一所小学里,足见设计者的教育心。

校园东面围墙上,用墨色砚石镌刻的“庐州人物典藏谱”与古城地图遥相呼应。包拯、蔡悉、李鸿章、刘文典等古、近代名人,依次排列,石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着这些合肥先人的故事,体现出学校“崇礼尚智,朗润清新”的育人目标。

老校区面积不大,并不妨碍学校设计者充分用好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教育“无声胜有声”。升旗台背后的围栏被设计成了“飞骑桥”的样子,飞骑桥就是“津桥”,孙权纵马过津桥之后就此更名。石刻篆章“行箴”行道”““行礼”“行蕴”“行声”“行远”“行知”等等,似乎随意地散落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台阶、廊柱、门沿、墙角……

如此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校园,自然少不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尤其在学校有了占地35亩的新校区之后,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化课程让古典教育的现代传承在这里得到了最鲜活的体现。

新校区充足的校舍让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国学馆应运而生。800平方米的国学馆,由书法馆、吟诵馆、非遗馆、戏剧馆、棋艺馆等组成,学校设计开发了童书坊、小百花戏曲苑、非遗工作坊、民乐室、墨香社、博弈棋社、国学吟诵室等系列国学课程,给师生研习、交流国学提供一个固定场所。国学馆里的每个室既装修得古香古色,又各有所不同,可谓是一处一景,一室一特色。

两校区充分利用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让传统文化“无声胜有声”。 做到了传统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无缝衔接,校园处处洋溢了最合肥气息。

因此,这所优质的品牌学校成为了庐州教育最亮丽的文化名片,被称之为“最合肥”小学,登上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先后接待省内外参观访问团百余次,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用课程资源构筑 “最儿童” 校园生活

逍遥津小学提出并坚持“儿童是课程的主角”这一课程建设主张,正式拉开了构建“最儿童”课程体系的序幕,用课程推动办学品质提升,用课程构筑“最儿童”校园生活。

2014年,学校提出“课程改变生活”,对学校已有的课程进行规整、提炼,重整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和固化课程实施,重点凸显“三大校本课程”,即“经典阅读课程”、“少年宫课程”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并进入课表,全员参与,科学设置课时长短。同时,把“节日文化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作为拓展课程,增加儿童课程选择权,进而帮助儿童赢取一张张走向未来的“通行证”,并赋予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劲的动力与最丰富的可能,构建出逍遥津小学“最儿童”课程体系。

这三大课程体系依次从:行——知——明德,三个维度、三条路径,构建出儿童认知自我、认知世界、认知文化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软环境。最儿童课程最大程度地切合儿童成长需求;最大限度地遵从儿童天性;最深层次地激发儿童兴趣。这种以儿童为课程主角的课程建设主张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儿童学习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的让课程好玩,学习也就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逍遥津小学“最儿童”课程给“最合肥”小学带来了“最幸福”,也带来了诸多的惊喜!(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自2012年以来,学生每年参加各类比赛、展演的比例均远超100%,人人有展示,个个有成长。仅2014年,逍遥津小学市级以上获奖达50余人次,是2012年之前的20倍。学校少年宫“魔幻厨房”社团,在安徽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上精彩亮相,省长王学军称赞孩子们真了不起!同年11月,少年宫科技社团的“科学微电影”获得全国金奖。摄影社团参加“美丽中国”摄影大赛,并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将第一名收入囊中。作为学校传统教育的品牌项目,经典诵读节目更是屡获合肥市一等奖……(2)提升学生幸福指数。2014年10月,在区教育体育局开展的《庐阳区学生幸福指数》调查中,逍遥津小学学生幸福指数位居前列,其中关于是否喜欢学校特色课程一项,学生和家长都是100%的喜欢。也正是因为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学校被再次授予“合肥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称号。

一份份荣誉,一句句称赞,是对逍遥津学子们优异表现的最直观的褒奖,更是对学校素质教育的认可,在学校“最儿童”课程的指引下,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质的飞跃。社会也开始用“逍遥津的学生有点不一样”来评价学校学生,这气质上的“不一样”大概就是学校“不一样”的课程所致吧。

 

用研究引领教师家长成为“最幸福”共同体

提升学校品质,教师是固本。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重点工作,并提出“每位教师都优秀”的理念,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学校将通过三项举措,切切实实为教师专业成长指路子,扶梯子,搭台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孵化。1、把脉课堂提高执教能力主要通过“四循环跟进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即结对伙伴听评课——全员公开课研讨——区内名师指导——教研员把脉课堂。2、强化校本教研,让教学研究意识常态化,主要通过教师发展日活动,主题备课、班主任论坛、主题教研和金都讲坛四个篇章进行循环跟进以及同伴之间的草根式课题研究等让研究成为教师生活常态。3、分享阅读,让教师更有教育底蕴。学校营造良好的教师阅读环境定期开展“逍遥讲坛”“金都讲坛”分享会以及“我的教育格言”解读等活动,让老师们因阅读,而更有魅力。

同时,先后实施开发“微课程”、打造“幸福教室”和创新育人模式等三项工程,先行先试,以点促面。

从“学校拜师礼课程在全省推广”,到“全市特色学校年会专场呈现‘特色发展与减负提质’成果”;从省委书记王学军称赞我校“魔幻厨房” 社团孩子们了不起,到教育部两次莅临新校区考察少年儿童发展,并受好评;从开展京沪皖‘五地七校’联动,为老师们搭建成长平台,到与全国最专业的阅读机构——亲近母语研究院合作,成立“逍遥诵”儿童经典阅读研究中心,学校始终把教师发展放在核心位置,精心“构筑教师成长课程”。 嵇莉芬老师为全班每个孩子写了一篇童话,并出版,登上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封面,也成为安徽省第一位登上此学术杂志封面人物;程朋军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并被授予“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孵化措施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强化教师团队意识,凝聚了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指数,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学校围绕创“最合肥、最儿童、最幸福”校园为总体目标,以生活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教育为统领,抓住文化做文章。用前瞻的眼光,大胆进行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教师团队发展模式,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力求用新思维构建新校园。无论在学校文化建设、事业规模上,还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等方面,特色日趋鲜明,成效日益显现,成为了庐阳教育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并备受各界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