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新优质学校三年巩固提升规划

发布日期:2018-05-18   作者:办公室o恒盛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第一部分 创建回顾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位于庐阳经济开发区,西临大房郢水库、东枕阜阳路高架,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约13925平方米,学校于20128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36个教学班级,98名教职工,近2200名学生。

20148月,学校正式获批成为全市首批新优质创建试点校。根据当时青年教师比重大,专业发展滞后等学校发展实际,将“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创建的具体项目,提出了“让每个孩子都闪烁生命的光泽”创建口号,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引领、双轮驱动、四维推进”的创建策理念和策略。

创建三年来,学校紧密围绕“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创建项目,有效依托新媒体技术和绿色评价两大支柱驱动创建,并为此成立了四大项目组(团队建设项目组、教师成长项目组、绿色评价项目组、课题研究项目组)全方位推进创建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推进创建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我们把创建新优质和学校办学品质提升进行有效融合,也进一步明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创建提升发展品质,依靠创建促进内涵提升,基于创建实现特色发展。努力将学校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庐阳北部的教育新亮点。

创建三年来,学校得到了井喷式发展,办学规模从最初的18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36个教学班级,近2200名学生。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不仅是学校创建成效的一个缩影,更体现了周边群众对学校办学因创建而带来的巨大提升的一种肯定和支持。

由创建引发的学校文化建设日渐提速。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同步着手启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脚步。经过几年不断摸索和凝练,在市、区各级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一轮轮地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以“恒韵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把以“培养具有坚毅品行与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明确了“存恒心之志筑盛开之园”的办学愿景。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经反复推敲,我校又逐步确定了“每天一点不一样,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及“知求至真,行止至善”的校风要求,力争打造一支“教亦有方,育则兴盛”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学贵有恒,习若自然”的学风。

应该说,创建工作的具体推进,理念上的先行和完善,使得校园文化的轮廓日渐明晰,也为学校今后办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夯实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由创建带动的师生的特色发展丰富多元。自创建至今,学校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加速,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在收获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收获着满满的教育幸福,更呈现出日渐多元的发展新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仅课堂教学类,三年内就有近40位老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等大赛中荣获得奖次,教师获奖面占全体教师数的近半数。

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更多教育,也让学生体现着更多的教育可能。高效多元的课程教学、丰富多彩的少年宫特色课程、主题实践活动、启智的创新实验室课程让每一位恒盛的学子都收获着不一样的精彩。在校园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属于学生的精彩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三年间,学生的特色发展呈现跨越式增长,孩子们在各级各类展演、竞赛等素质教育展示平台上不断实现自己最美的梦想。

由创建带动的家长教育理念悄然提升。在伴随创建的历程中,配合学校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定期开展的家长培训会,家长也实现着和师生同样的进步与提高,在这其中,突出表现在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与时俱进也为学校各项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和推进提供了便利。选择、信任与携手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学校间良性互动的真实写照,家校间和谐共育的氛围日渐浓厚。

由创建带动的学校办学口碑好评不断。2014年创建至今,学校在新优质创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许多的荣誉。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杰出组织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安徽省中小学生网络知识网络大赛优秀组织奖、安徽省青少年沙滩排球男女丙组冠军、合肥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合肥市特色学校、合肥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合肥市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排球传统特色学校、合肥市双拥合格单位、合肥市中小学生排球联赛第二名、庐阳区青年文明号、庐阳区经典诵读比赛特等奖、庐阳区教育系统宣传工作最佳单位、庐阳区体育艺术“2+1”特色展演一等奖……学校的发展显示出了十足的后劲,办学更是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每年的招生持续火爆,学生数逐年攀升,学校办学效益日益显现,学校正朝着区域知名的品牌学校定位不断奋进。

第二部分  问题分析

三年的新优质创建,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让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然而,学校的高速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一)提升全校教师的师德行为标准。我校在建校之初,就把教师师德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摆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优先位置。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也在同步提升。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师德行为的不和谐现象。所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升教师的师德行为标准,将是新优质学校巩固提升的重要工作。

(二)学校的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加强。经过三年的新优质学校创建,构建了以“恒韵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教育体系。然而,“恒韵教育”仅仅搭起了学校教育体系的框架,恒文化、恒课程等建设还需不断完善。

(三)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均衡。学校已经打造了一批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完成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梯队建设。但是,在学校教师素质整体提高的同时,还有部分青年老师没有跟进学校整体的发展步伐,成长速度较缓。

第三部分:提升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以“培养具有坚毅品行与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为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既关注教师的成长,亦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逐渐形成和谐、高效、健康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新优质学校创建之初一样,“生态”课堂的打造仍然是巩固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现将巩固提升阶段的目标调整为:提升“生态”课堂品味,丰富“恒韵”教育内涵

创建三年的“生态”课堂建设已经完成了教师成长的“原始积累”,让青年老师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通过“生态杯”课堂教学评比,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逐渐成长为学校的学科骨干。2018年,我校的教师编制数接近饱和,师资队伍将相对稳定,在新优质学校三年巩固提升阶段,学校期待通过“生态”课堂的磨砺,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得到应有的发展平台,着实解决学校在高速发展阶段教师个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第四部分    巩固措施

一、规范教师师德行为,塑造专业人师队伍

教师因其职业特点,仅仅遵守社会公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针对我校教师师德中暴露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主题教育,倡导教师修身如玉、淡泊名利,将是我校在新优质学校巩固提升阶段的重要工作。学校将加强师德活动的开展,每学年都推出师德先进典型,每三年评选一次“最美恒盛教育人”,通过事迹宣讲等形式对校园美丽教师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学校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1、以学修德,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学校制定师德师风学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保障学习的时间、纪律和效果。组织教师重温与教育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荐教师购买自学书目,开阔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对师德的理性思考。

2、以讲扬德,开展先进教师的事迹宣传活动。学校将充分挖掘校内先进教师典型事迹,利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校园网、告家长书、校园《小恒星》报等多种形式宣讲先进,大力倡导向身边的人和事学习,树立身边师德典型。

3、以做立德,开展“讲奉献、比贡献”活动。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确立“特殊儿童关爱岗、青蓝帮扶促进岗”等多个奉献岗位,以形成良好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氛围。同时,组织美丽教师大讲坛,让优秀的教师拥有展示的舞台,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二、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形成“恒韵教育”体系

学校发展,理念先行。校园文化从直观上来说,是对校园环境的布置和美化;从本质上来看,则是教育人对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展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直伴随着新优质创建的,体现对创建的深层次思考。学校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切实完善“恒韵教育”的体系建设,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归纳和提炼,让“恒韵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1)丰富校园环境布置。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专项资金,学校将争取专项资金,整体设计以“恒文化”为核心的廊文化和角文化,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育人功能。(2)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已经完成校园文化体系的框架建设,形成了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并谱写了校歌。接下来,学校将结合美丽校园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恒韵教育”的魅力。

三、大力推进“生态阅读”,建设学校阅读工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没有丰富的知识文化知识,是很难达到全面发展的。不可否认,我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个短板。如何让孩子们爱看书,看好书,一直是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为更好的落实学校整体的阅读工作,语文教研组还专门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进行阅读教育的专项研究。同时,学校还提高图书馆及阅览室的使用效率,增购绿色图书,增加开放时间;在班级开设图书角;在校内连廊开设读书吧,营造书香生态校园。在近三年,学校将完成阅读工程的顶层设计,建立阅读工程体系,并逐步完善阅读校本教材,开展丰富的师生阅读活动,真正将阅读变成每个师生的“一日之餐”。

四、分层建设教师队伍,打造恒盛名师团队

1.打造名师团队,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三年的创建,我校的教师梯队建设初步形成,打造了诸如贺弯飞、韩萍、尹安伟、软丰丰等一批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值得高兴的事,各个学科百花齐放,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当家人。巩固提升的三年,青年教师已经走过了职业发展关键期,如何在后期成长过程中更加专业,更加稳健,突破发展瓶颈,在“质”的方面有根本性的提高,将是教师队伍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教师队伍特点,学校将分层打造建设教师队伍,而不仅仅侧重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借助区校级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掘有发展潜力的老师,提供发展平台,打造“恒盛”名师;二是针对新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学校重点通过“青蓝”工程加以打造,尽快让其走上职业正轨;三是鼓励处于发展“高原期”的老师,突破发展瓶颈,让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进一步。通过三年建设,在校内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梯队,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2.创新互动课堂,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新优质创建时期的重要引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在研究新媒体新技术的过程中,专业化成长速度加快。互动可课堂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大优势,在巩固提升阶段将进一步提升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将致力于打造精品新媒体新技术互动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方式深层次变革: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打造具有恒盛特色的互动式生成课堂;实现互联网+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五、建设“恒韵”课程体系,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恒韵”课程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依托学校少年宫,通过三年的发展,我校的社团校本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将根据社团发展的程度,分批完善校本课程内容,借助教研组(备课组)和专家引领,分阶段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将充分利用创新实验室,要求每个年级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创新实验室课程中,真正实现创新实验室效益的最大化。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学校的课程建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附近有电厂、科技产业园、菱湖公园、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等得天独厚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我校探究构建“学校校本课程----社区课程资源----学生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五部分:巩固保障

一、 成立巩固提升领导小组

  长:童乃梅

副组长:张  伟、陈祥龙

  员:韩胜飞、吴吉飞、阮丰丰、傅代敏、卫  华、陈  红、焦咏梅、陈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教导处韩胜飞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弱化项目组建设,凸显部门功能

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组是最终的实施者和引领者。巩固提升阶段,学校将不再设立专门的项目组,而是把相关工作直接落实到学校的相关部门,实现巩固提升与学校工作的有效整合,避免新优质巩固提升工作和学校发展“两张皮”。

第六部分:创建年度计划

20181月——201812

1、校园各教研组成果与特色计划展示

2、恒盛讲坛(每双月一期)

3、“校长杯”足球联赛

4、阅读课题组阶段性成果展示

5、年级组学生阅读沙龙

6、教师阅读沙龙

7、全校性的“推门听课”活动(分年级组)

8、“生态”杯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

9、邀请全区相关名师工作室相关成员来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及主题研讨

10、新进教师汇报课展示

11、新媒体技术使用培训

12、“恒盛”名师区级专题展示

13、师德主题活动

20191月——201912

1、组织“新年登山”、教职工羽毛球比赛等活动

2、恒盛讲坛专题活动

3、优秀教研组室评比

4、“生态杯”课堂教学评比展示 

5、针对新进青年教师的“推门听课”

6、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区课堂教学评比

7、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

8、特色教研活动展示

9、阅读项目组阶段性成果展示

10、编制校本课程

11、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交流会

12、师德主题活动

20201月——202012

1、通过各种活动,持续提升教师团队凝聚力

2、恒盛讲坛专题活动

3、优秀教研组室评比

4、“生态杯”课堂教学评比展示 

5、针对新进青年教师的“推门听课”

6、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

7、特色教研活动展示

8、校本课程展示

9、师德主题活动

10、新优质学校巩固提升总结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20183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