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均衡城乡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开学,在一体化淮三小吴蓉校长的统筹安排下,淮三小委派宋金梅这位骨干教师到新农小学实行帮扶支教。两个学年快已结束了,宋金梅老师在新农小学支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短暂的两年中,宋老师的班级始终让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为支教工作树立了新形象,赢得了好声誉,她本人也成了乡村留守孩子的守护神。因此,她荣获2016年度区级支教先进个人。
两年中,她毫无怨言、倾心支教学习。即使是每天单趟要行十几公里的行程,可是她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态度,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默默耕耘,辛勤付出,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刚来的一个月里,每天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进行家访,这些孩子大多住在离校方圆5到6公里之内,即使是家在滁河干渠边离学校大约7公里之遥的大刘郢,也留下了她的足迹。短时间,全班一个不落,就这样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反馈学情,以求得育人最佳办法。
这两年,她在新农小学都承担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和音乐、美术课,另加五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她在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毫无怨言,以学习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以“尽己所能,发挥优势,以点带面,产生效应”的原则全面开展支教工作。在怎样深化语文课,特别是新农小学“源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以及怎样科学合理抓好课后辅导等问题,都做出了充分的诠释。每一节课都上如此的精彩,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尤其是“源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自她的《石头书》习作指导这一课例,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落笔成文。在她的引导下,孩子走出了习作的困境,也都深深地喜欢上了习作,也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带了深深的思考。特别是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后进生,她每天中午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给他们补差补缺,尤其是临近毕业学科复习期间,一整天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为他们成绩提升而牵肠挂肚,因此全班学生成绩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课间他们总是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嘘寒问暖,去年冬季的三九天中,班级中一位女生双手冻坏,直到那一天裂口中流出鲜血,一看到这,她急得连中餐也来不及吃,就带着该生去离校6公里之外的大杨镇医院,让医生清洗、消毒、包扎再平安带回,医药费没要家长一分。平时像这些关爱孩子的事太多了,真的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刚来新农小学不久,就自掏二千多元购买几百本书把她班级图书角的书柜堆得满满的,下剩的每个班级也都送了几十本书,解决了乡村孩子爱读书却缺书的困境;在桃蹊桃花盛开期间,通过募捐获得了全校师生去桃蹊赏桃花的门票;另外在带毕业班孩子复习期间,自己花费几百元购置4包A3打印纸,给孩子们复印试卷,真的成乡村留守儿童守护神!也难怪在毕业典礼中,许多学生都纷纷说出最难忘的老师就是宋老师。
有这样的老师,想不均衡都难!想有差距更难!而能让支教老师安心、倾心支教,乐于支教,还不忘殷殷重托的,全得益于一体化淮三小吴蓉校长的高度重视,新农小学领导钱朝阳副书记也这么认为,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每年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派一些较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非常有必要,为此俩人平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不论是宋金梅老师到新农小学来支教,还是派出的学习的老师,都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把自己当作对方集体的一员,自始至终顾全大局,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团结同志,任劳任怨,格外珍惜这绝佳的一次学习机会!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为师生涯中一段最精彩的回忆!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