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十三教育发展规划为主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着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育人,让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质量,努力争创一流的教育现代化学校。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合肥市“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庐阳区“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二、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合肥市十张小学位于206国道旁,与长丰县毗邻。学校创办于1964年,1974年由十张民办小学更名为合肥市十张小学。2004年6月合肥市建筑材料三厂子弟学校并入该校。学校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33平方米,现有微机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教室。6个教学班,297名学生,17名教师。小学高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8人,合肥市骨干教师3人、庐阳区骨干教师3人、庐阳区教坛新星3人。安徽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1人,合肥市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人,合肥市金牌职工1人,庐阳区首届十大教育功臣1人。学校加强教师政治理论业务学习,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目前,教职工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在不断提升,作风上有明显改变,成效上有明显的进步。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全员团结,工作氛围尚好,初步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教师团队。学校先后被授予“区文明单位”、“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平安校园”。
2、校舍扩建逢机遇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合肥市十张小学面临原址扩建,2015年,庐阳区斥资用于我校扩建,从此拉开了学校扩建的大幕。2015年已对旧校实行了拆迁,2016年即将动工扩建新的十张小学。预计2017年9月学校基本建设全部完工,学校环境及硬件设施将大为改善,学校将重点转入内涵发展之路。十张小学又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是机遇更是挑战,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应对挑战,是学校发展必由之路。
3、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加强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有一支完备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整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管理团队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观念,目标明确,权责相应,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各项工作能够想在前面,中层干部各负其责,部门工作协调统一,年级组同心,教研组合力,主动热情地为全体教师服务。学校有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坚持校委会集体领导,执行民主公开,集体民主决策氛围浓厚,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已经形成。
4、敬业的教师群体。
学校虽地处乡镇,但教师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把学校的荣辱与自身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师的爱岗敬业与工作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一批新教师正茁壮成长,教师群体不断优化。
5、务实的校本研修。
创新的“蹲点月”教研活动,它不仅为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我们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每次精心筹备,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层层选拔,努力把最优质的课展示给大家,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6、特色的诵读文化。
经典诵读是我校的特色教育。配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将阅读纳入课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7、扎实的课题研究。
学校于2013年承担了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用高效率高质量的活动引领教学,让教师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增长才干。
8、校园文化正在孕育提炼形成。
按照学校文化创建方案,经过全员多年的孕育讨论,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形成了以本真文化为核心,以真教育为落脚点,以班级文化、办公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运动文化、品牌文化、环境文化为支撑,重点突出全体师生“返本求真”的丰富人文情怀,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走学校文化管理内涵发展之路。
三、存在不足及面临挑战
1、学校师资结构稍显不合理。教研活动大多限于语数学科,学校艺体课开展质量有待提升。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近五年将近40%面临退休,急需青年教师的补充输入。教师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学校办学理念还未全面深入人心。
2、家庭教育不容乐观。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充满隐忧,乡镇家长学历层次普遍相对较低,且大多数家长忙于挣钱,忽视孩子的教育,光靠爷爷、奶奶无法承担起孩子的家庭教育重任。正是由于父母的疏于管教,导致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上有所欠缺。面对50%左右外来的学生,教师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能力要不断提高。
3、学校特色不够明显,学校文化不够鲜明。虽然学校写字和经典诵读开展的红红火火,但这只是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或特色活动,如何挖掘此项活动的精神内涵,提炼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学校的课程,形成学校校园文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4、管理制度尚待健全。目前学校管理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如何实现学校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形成完整的、互动的管理流程,需要在实施操作中不断完善与提高,需要各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和合力的形成,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四、发展目标
五年来,学校在领导和社会的关心、关注下有了迅速的发展,硬件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赢得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我们要以此为基础,立足乡镇,面向全区,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鲜明、育人质量过硬、社会声誉良好的新优质学校。。
1、办学理念: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
2、办学目标:将学校发展为区内知名、特色鲜明、师生向往的幸福家园。
3、办学思路:打造“本真校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注重“规范管理”,提高干部管理水平;追求 “德艺双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立足“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谋求“优质教育”,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培养内心纯真、待人真诚、学会求真的小公民。
5、校风:本本分分做人 真真切切做事
6、教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学风:求美,求善,求真理 学知,学能,学做人
五、发展措施
(一)优化教育环境
1、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1)办好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宣传橱窗;完善学校校徽、校旗、校歌、校刊、校报等系列物化载体,形成完善校园文化宣传网络。
(2)利用学校师生创作的字画作品或其他作品,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3)办好学校少先队广播站,建立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完善校园网络。
(4)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师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建立新课程环境下的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6)加强班级文化等系列建设。
2、做好校园、班级美化、净化、绿化工作。
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4、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坚持不断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坚持人本思想,拓宽渠道,集思广益,积极采纳教职工正确的建议,凝心合力,形成全校上下同舟共济创名校的氛围。
(二)、提升干部管理水平
1、在管理制度上,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民主管理的议事、决策、执行制度。
2、学校工作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纵向(条)到底,横向(块)到边的层级管理,各司其职,有分有合,讲究实效。
3、在人员管理上,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结合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批名师,始终保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
4、通过五年时间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校园“文化工程”、“名师工程”、 “ 青蓝工程”、“特色工程”体系。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自主学习,完善学习制度,更新教师观念,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习型校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一支政治思想和师德表现良好、具有一定文化和业务水平的在市、区有影响力“名师”成长的梯队。五年内争取培养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8名,形成一个在我校乃至庐阳区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群体。
3、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建立教师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并以此指导教师制订个体培训计划和设计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4、建立有序的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教师评价目标管理体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良性的流动中稳定队伍,倡导竞争、合作、互助的团队氛围。
5、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崇高的师德风尚,使教师敬业爱岗、关心学生,形成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师生关系。
6、改进教研活动,强化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教研活动增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7、坚持实施科研带动策略,以科学带教学,以教研促教育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成绩的大幅提高。
8、围绕鲜明办学特色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构建和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四)形成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1、以完善基本的保障体系为基础,形成比较科学的班级及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建立学校章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家长对子女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丰富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加强养成教育,体验人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真人的本领。
五、实施步骤
第一步(2016-2017):抓住机遇,统一思想,苦练内功。
通过多方工作促成学校基本建设全面完工,并以新校建设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分析现状,找到症结,把实抓手,苦练内功,巩固成果,夯实基础。
第二步(2017-2019):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形成特色。
在扩大办学规模基础上不断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形成完善师生评价及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团队建设,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进取精神和工作习惯,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班子形成“科学规范、高效和谐”的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充分实现其潜能,快乐成长;让每个教师专业在幅提升,收获育人幸福;让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校园形成特色,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步(2019-2020):提升文化,打造品牌,争创名校。
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打造学校文化,初具绿色校园、书香学园、幸福家园特色,成为乡镇一流学校,并逐渐向区级名校靠拢。
六、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老师认识到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有发展学校才有生命,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组织保障。在不断取得上级行政及业务部门对学校工作大力支持下,建立结构合理、职责分明的学校规划领导小组。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侧重把握战略规划、人才建设工程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书记侧重党建创新工作、学习型团队建设;教导处侧重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选拔。
3、师资保障。对外,依托区教育、人事部门不断补送专业对口、素质优良青年教师。对内,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选聘人品好、业务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到关键工作岗位上任职,通过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教职工专业争先氛围。
4、环境保障。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5、物质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6、安全保障。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失。
7、全员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五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由个人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规划。
新的机遇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我们要勇敢迎接挑战,务本求实,返本求真,团结进取,锐意创新,以满足大杨镇北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为己任,利用弯道超车战略,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合肥市十张小学
2016年4月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