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发展蓝图,走向幸福校园——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2016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7-05-16   作者:办公室o上城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勾画发展蓝图,走向幸福校园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

 

一年来,学校以教师、学生为中心,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面,立足学校实际,努力为师生创设快乐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营造和谐、感动、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体验到学校的温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乐,获得来自教育的幸福。

一、打造和谐校园团队——迈向集体幸福

学校是教师的第二个“家”,这个“家”只有和谐、共进,才能产生动力,才能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才能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着力打造和谐、共进的校园团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引领广大教师向集体靠拢,感受集体力量,迈向集体幸福。

1、强信仰,传信念

我们将“舍予精神”作为教师团队的灵魂,开展“舍予讲坛——班主任专题研讨会”、“传承与发展”主题培训会等,将“舍予精神”这颗种子播撒开来,让“舍弃,给予;舒心、快乐;舍我其谁”这些我校特有的核心价值根植教师内心深处,在“舍我其谁”的自信中,携手共建具有主体性特色的精品校园,做个快乐幸福的上城教育人。

学校还立足“舍予”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爱心助学”、“贫困山区儿童结对帮扶”、城乡区域结对等活动,用一段段爱的篇章去感召身边人,唤醒教师的使命感,传递师者大爱,让广大教师感悟教育的快乐。

2、用活动,促团结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心与心沟通的平台,拉进教师间的关系,增进教师间的包容和理解,打造和谐团结的上城团体。如“三八节”期间,我们走进艺术气息浓郁的崔岗艺术村,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浓浓的集体温情;而 “我运动 我快乐” 上城教研片趣味体育友谊赛,则通过“两人三足”、“跳绳接龙”、“拔河比赛”、“排球赛”等集体项目,用快乐活动打造和谐团队,用温馨氛围感受集体幸福。

3、有关怀,暖人心

学校还积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实际需求,将温暖送进教师的心坎里。暑假基建维修之后,学校为每一个办公室、班级配备了绿色植物,将对教师的关爱送到身边。学校还在工会的组织下,定期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教师体育活动,提醒大家坚持锻炼,并建设专业的心理放松设备,以舒缓教师压力,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这些关爱的举措虽小,但让老师们感受“家”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的幸福。

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收获职业幸福;

幸福的教师会带出幸福的学生,而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和教师职业得到提升的高度统一。为此,我们通过锤炼教育基本功、分专题研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名师引领、外出学习等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推动教师追求自我完善,让广大教师感受教育之美、成功之乐,将教育作为人生追求,收获职业幸福。

1、夯实“五大”基本功

学校在全体教师会中开辟五分钟的“万老师时间”,在会前一起诵读美文,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学校还开展了“读、写、讲、练”——“基本功”提升工程,为教师配发专业书籍,开读书交流会,以书启智;要求写随笔、写征文、写下水文,以笔拓思;组织讲故事、普通话比赛、诵读等,以讲练口;练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并坚持“每周一展”,以字为范。

学校还将“信息化能力”也纳入教师基本功中,通过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结对互助、白板课录制、智慧课堂运用、全员信息技术大练兵等活动,要求教师积极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

2、实行专题化研讨

立足教师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式”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难题,让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如语文教研组以“探究阅读教学的策略”为主题,并特邀导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吴福雷老师走进阅读课堂教学,为一线教师把脉,贴身指导;数学教研组以研究“认识课”课型为依托,研究此类课型的教学结构等;以及英语教研组的“高效课堂”……每个教研组、备课组的专题式研讨,将学科教师融在一起,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使多数教师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调动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激活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能力。

3、落实“层阶式”课堂

学校紧紧抓住课堂,通过“新进教师过关课”,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教育环境,解决他们目标把握不准、教学手段缺乏的困境,传递教学经验,打通“基础关”;

用“青年教师汇报课”,推动青年教师深度研读教材、打磨课堂,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通“成长关”;

通过“经验教师交流课”,让经验型教师向广大教师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并有所突破,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打通“瓶颈关”;

搭建“名优教师示范课”平台,既为骨干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又为教师提供了赶学目标,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机会,从而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给青年教师在教学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4、依托“名师”促成长

我校李霞老师是合肥市名师,在庐阳—黄浦教育战略合作的大背景下,我校推荐她前往上海实验小学进行蹲点跟岗学习,学习先发地区的管理经验、研修模式;随后我校还组织学校班子、学科教师,前往上海市实验小学,开展“拉升标杆 等高对接”主题访问交流活动,并签订互动交流协议,以学校管理、特色教研和学生活动等为协作交流的内容,共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还依托李霞名师工作室,组织教师参加“亲近母语”主题阅读坊、观摩 “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关注语言实践,提升核心素养”名师工作室主题教研活动等等, 通过名师的引领,推动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5、加强“培训”有收获

学校立足管理、课程、专长发展几个平台,结合教师自己申报的外出听课、培训计划等, 开展针对性培训,推动学校品质发展——组织管理人员前往上海结对校考察名校管理及品质校园建设思路;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北京人大附小等,就“课程”研发、实施等进行“点对点”式的学习、探索;组织“经典诵读”等专长教师前往福建,就其专长参加讨论、交流;学校还抓住全国优质课展示、评比等机会,组织专业教师前往学习、感悟,反哺课堂……力求通过学习、培训,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实践,打造科学、发展的教育事业。

三、提升整体文明素养——感受社会幸福;

社会的文明素养集中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文明度越高则社会公民越幸福。我校自践行国家级公民教育课题以来,一直在思考、探索提升未来公民素养的策略,并勇于担负起教育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重点打造学生的文明素养、社会责任,让未来公民在基础教育阶段完善公民素养,提升社会幸福度。

1、公民教育课题,培养公民素养

学校以国家级公民教育课题子课题《小学生交通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创编校本教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成立“家长志愿护送队”、争当“小小交警员”等活动,发挥学校、家庭、社区、同伴的四维教育体系作用,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内化于心,引导学生文明守则,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2、走出校园,做自己主人

假期中,我校潘桂文校长亲自执笔,布置年味作业,鼓励孩子们走出校园,观察社会、关心家庭、学会生活、提升素质,培养孩子们自主管理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3、小手拉大手,提升文明素养

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行文明路,共创新风尚主题活动,向全区师生及家长发出 “开文明车,走文明路”的倡议,希望大家以文明的言行为合肥这座文明之城注入新的活力,用躬亲的行为,维护城市形象,提升文明素养。

4、小雷锋进社会,传递文明风

开展“小雷锋”主题活动,有的走进社区,对小区和楼道进行清扫;有的慰问老年公寓的孤寡老师,为他们送去爱和关怀,共同感受友善助人的快乐所在,发扬雷锋精神,将文明之风吹进校园内外。

5、志愿小义工,满满责任感

大力开展“小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如“免费午餐—爱心义卖”“徒步宣传—低碳环保我能行”“感受真情—走进志愿者之家”“爱心帮扶—走进福利院”“铲除牛皮鲜—环保小卫士在行动”“保护母亲河—板桥河之旅”等,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社会适应力和道德践行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追求素养品质提升——自我成长幸福;

学校以学生需求为课程建设的基础,通过引进家长、社会办学资源等,将课程、文化打造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源动力”,在实践活动、庆典活动中感悟自我成长,追求生活体验,感受自我成长的幸福。

1、特色课程开进课堂。手球、足球、轮滑、国学经典等课程关系孩子未来,也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课程。我们将这些课程与体育、阅读等深度结合,排进课表,带进课堂。例如,学校自主开发手球校本教材,成为每周1节的特色体育课,让手球运动融入整个小学生活。有了课程的基础,我们还组织了首届校园“手球联赛”,全校三十个班,班班参加、人人参与,激发了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了终身锻炼的意识;而国学经典课程则从小学开始,为每一个孩子注入经典的力量,积淀未来。

2、社团课程完善丰富。我校社团课程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逐年淘汰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发展自己的特长。“全员参与、全面开放”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程体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推进学生追求自我特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课程强化体验。开发“微军训”、“毕业课程”“毅行课程”等实践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感悟。通过队列训练、信任游戏、感恩表白、毅行长足等活动,让学生领悟规范的力量,增强遵规守矩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爱国、坚持、感恩、信任等良好的社会品格,更让孩子们在课程中学会与人相处,在实践中收获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的力量,实现自育、自学,自立、自强。

4、庆典文化感受幸福。定期开展主题开学典礼、六一游园节、欢乐迎元旦等节日主题活动,或游戏、或演出、或展览,让学校所有的孩子在游中乐,在玩中学,将属于儿童的快乐还给孩子们,展现最真、最纯、最美的笑脸,展示一个快乐的“自我”,感受节日的幸福,分享节日的快乐,让学校真正成为了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乐园”。

五、实现有效家庭教育——追求家庭幸福。

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一切习惯的温床。为了实现家校协作的最优化, 学校积极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与学生家庭携手,打造幸福的家庭教育。

1、传递教育理念,提升家教品质

学校多次召开起始年级家长培训会,以“陪伴、沟通、引导”、“家校协作,共创未来”等为主题,关注孩子的陪伴策略、“二孩”教育等热点问题,邀请经验丰富的家长、专家,结合具体案例,现身说法,化高深的教育理论为具体的一言一行,交流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引发教育共鸣,推动家校协同,打造科学教育观。

2、家长开放周,家校深度协同

连续一周,面向家长全方位,课堂、课间操、班级管理、作业布置……开放式的学校教育,促进家校的深度沟通,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感受生动、精彩的校园生活,体验快乐、求知的学习生活。

4、家长志愿者,校园管理者

学校组建家长志愿者——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护航,进入班级维护、管理,用身边亲人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学生,为孩子们树立遵守规范、讲求社会公德的正面教育形象,推动公民素养教育的深入开展。

5、两项工程,解决家庭困境

学校率先落实两项工程,中午午餐专人监管,“四菜一汤”深得家长信赖;下午放心班安排到位,活动有序,解决了家长因工作等原因无法照顾孩子的隐忧,将庐阳民生的阳光照进了家长的“心坎里”。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