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五四青年节,合肥三十六中组织七、八年级学生为期两天杭州、苏州的研学游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当地软糯的吴语,欣赏苏杭的独特的建筑风格,了解苏杭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出发的当天,孩子们脸上的喜悦已经溢于言表了,一路上有说有笑,虽然空中飘着毛毛细雨,但是丝毫不影响孩子们游学的心情。
八年级的学生们参观了苏州的寒山寺。寒山寺虽然不大,但绿树掩映、古意盎然。走在寒山寺里,总是能想起张继,想起他写的《枫桥夜泊》。如果没有这首诗,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寒山寺,一首诗居然可以让一座寺庙流传至今,诗歌的魅力可真是神奇啊。来到苏州一定会探寻园林文化。拙政园号为苏州园林之首,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不愧为“天下园林之母”。移步换景,其一山一水,一石一木,设计独具匠心,令人由衷的赞叹。忆起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再形象精炼不过的概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拙政园东、中、西三线既独立成园,又连成整体。为了这一幅幅“完美的图画”,我们在跟随导游讲解之后,又把整个园走了一圈。时值初夏,着眼处绿叶繁茂,池中游鱼嬉戏,池面鸳鸯戏水。每到一处,令人挪不开眼,移不动步,真真是一副好景色。若是换一个季节而来,这园子里又该是什么模样?不说这满眼的翠绿,单只这一方露天光凉的青石案就留下多少 诗酒雅趣?那“与谁同坐轩”中同坐的又是谁与谁呢?建园的主人退而守拙的苦心和智慧可见一斑了。总之,有缘再睹其雍容华贵的秀姿,实乃人生之幸事。
杭州之行的七年级的学生们首先参观了西湖。品味西湖之美,通过参观西湖景区、感受江南景观的美学风格,领略中国自然美学的特点。此外让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学习西湖传说、相关的诗词散文、绘画等。杭州的美,还在于生态环境的美,西溪湿地的探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湿地及湿地的作用,知道西溪湿地的景色特点以及湿地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西溪湿地的主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保护西溪湿地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了感受江南水乡文化,七、八年级的学生分别探访了素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以及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的特征,拥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乌镇,通过实地参观,感受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为了更好了解苏杭悠久的文化,学生们还分别参观了苏州和杭州的博物馆。
短短两天的苏杭之旅结束了,研学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文之趣,还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团队的合作能力、个人独立意识等。学生的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意义很大。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