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19日,“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科学教育泰斗、专家、特级教师和1600余名科学教师们共聚一堂,共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主办,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室承办。在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名师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智慧盛宴。我区科学教师一行7人在黄新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
活动分学正小学和文海实验学校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我们服从组委会安排,在文海实验学校的会场进行观摩学习。
18日上午在开幕式之后,来自北京的刘春梅老师展示了《光的反射》一课,细致周密的实验设计,环环相扣,一步步将学生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学生也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理解和归纳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整节课的实验活动虽然很多,但是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分组实验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直到下课。用实验结果说话,用实验数据说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有沈亚萍老师带来的《植物的叶》一课,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了充足的观察机会和时间,引导也很有层次,对学生观察的培养也有很多办法,不仅让学生认识植物叶的不同之处,更从不同中寻找出了叶的相同之处——叶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所画的叶片结构进行提问,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为什么叶柄要和叶脉相通呢?接下来的吹菠菜叶柄的活动,更是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认识到了叶片上神奇的结构——气孔!实在太神奇了!听课老师们也真的是开眼界了!
《滑轮组》一课是雷镇老师展示的,他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科学课!原来科学课真的可以在这么轻松氛围中度过!其实,这节课的上课思路,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只是在教具上稍加改进,但是正是由于老师自己的性格特点,略微夸张的演绎,同样成就了一节成功的科学课!
19日上午,周世化老师带来了他们自编的拓展课程《挑战大力绳》,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兴趣很高,然后交流、合作,经历了交流分享再尝试成功的挫折教育,现在是学校教育就需要多设置一些这样的课程。接下来就是几位特级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每一位名师光鲜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汗水与泪水交织而成的经历,这也意味着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下午是胡卫平理事长的专题报告,传递了小学科学新课标修订的部分情况。
这次的课都是由团队推出来的精品课程。这些团队中,有高大上的知名大学的教授主持的,也有专业的名师工作室,还有来自乡村一线教师组成的草根团队……不管是哪一个团队带来的展示课,无不显示出团队的实力,老师的用心,更展现出参加上课学子的风采和水平,在场的老师们对孩子、对老师的阵阵掌声,就是观课老师的发自内心的肯定与感动!
这次论坛虽然时间短暂,老师们却受益匪浅。
(撰稿 黄新)
学习心得分享:
南国花园小学 范世珍老师:
有幸跟随庐阳小学科学团队赴杭州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论坛”,短短两天紧凑的会议,让我感受到了小学科学人才辈出。从北京团队打造的《光的反射》到江苏常州团队带来的《植物的叶》,亦或是湖南幽默组合推出的《滑轮组》以及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隆重推荐的科学拓展性课程《挑战大力绳》,每一课的设计都精彩纷呈,亮点迭出。胡卫平教授的精彩报告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清晰地感受到小学科学改革的脉动。
前不久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让我们不由得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点的传授和操练,忽略了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
今后我们科学的课堂应该更多的开展体验式的、合作的、探究的或建构式的学习,借鉴“STEAM”“DI”课程的思路,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指向,用跨学科大观念重构课程内容,关注学科知识技能的结构化,凸显学科的实践性,真正实现“育人为本、素养为纲”的设计理念。
六小中铁—袁冰清老师:
2016年10月17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活动,认真听取了四位老师的科学课和几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境界,也让我充分领略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这次的学习活动使我受益良多。
北京刘春梅老师执教的《光的反射》,聚焦两个科学概念: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个认识(命题或判断):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通过一系列实验层层递进的将内容融会贯通。多媒体的使用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技能,而沈亚萍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采用了SHOWME软件,向老师们展示了观察类课程如何上,注重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在课堂展示环节,开发区的文海实验学校也展示了一堂自编拓展性课程的课例《挑战大力绳》,由周世化老师执教,主要是通过多种办法把报纸变成纸绳,用不同方法把钩子和纸绳进行连接并提起重物。
据开发区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方亚琴老师介绍,在深化课改背景下,文海实验学校在“DI”社团的基础上,开发了校本的《“ADD”玩创课程》,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为他们准备适合他们发展水平和认知的教材,要重视孩子的已有经验。总之,这次外出学习,真的不虚此行。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
六小中铁—李婷婷老师:
此次杭州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老师来说却是受益匪浅!
第一天听了刘春梅老师的《光的反射》,让我不禁赞叹,从而思考,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来教,差别竟如此之大!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刘老师通过几个小实验层层递进,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思考,推测结论,论证结论。实验设计的很巧妙,掌握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实际情况,让孩子在玩中学,充满趣味性!让我觉得在自己的课上也可以多创造一点小实验,要跳出课本,有所创新。
沈亚萍老师的《观察叶》这节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运用了科技创新,利用showme软件,让孩子动手将叶子的相同点画出来,然后展示在大屏上,让孩子们互评,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课堂中把学生变为主体,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不需要说太多,让学生自己说,老师适时引导,也是符合我们新课标的理念的。
周世华老师的《挑战大力绳》是他们的拓展课程,不局限于课本,自主开发,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不仅仅是学生,作为一名老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孩子潜力。
红星小学—王媛媛老师:
金秋十月,我们一行六位科学教师在黄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论坛的观摩学习。此次论坛在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和学正小学两处分会场开展。
我在文海实验学校的会场聆听了四节特级、名师的展示课,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境界,让我充分领略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
北京平谷区山东庄小学的刘春梅老师执教的《光的反射》一课,活动设计精致,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验材料的选择,不仅节省了大量探究的时间,而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
江苏省常州市泰山小学的沈亚萍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运用平板电脑的showme软件,呈现出观察叶的结果,信息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为课堂增色不少。
湖南省长沙市万境水岸小学的雷镇老师展示的《滑轮组》一课,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机智幽默、随机应变、尊重学生、大胆取舍,十分出彩。
周世化老师执教的《挑战大力绳》,是杭州文海实验学校的自编教材,学校科学拓展性课程ADD玩创课程中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很高,团队合作,经历了动手挑战、交流分享、再次挑战,获得成功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位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报告,使我深刻体会到,特级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努力、积累、实践、反思,创造……虽苦犹乐!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重新审视了我们的一线教学,破解了新课改当中许多疑点和难点,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此次学习,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我,深入研究教材,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力争使自己做的更好,才能不虚此行!
红星小学—李朝晖老师:
金秋十月,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我有幸来到了以桂花为市花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论坛”,本次论坛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这是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圈规格最高的活动之一,来自全国的1500多名教育专家、教研员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我参加活动的会场是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海实验小学,其中一节课是北京平谷区山东庄小学刘春梅老师《光的反射》,老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各种仪器非常多,学生亲手一个个做下来,真正搞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例子都是很切合日常生活的。在这节课里,我学到了两个概念的定义方式都为发生定义即“属概念”为光现象,“种差”为发生偏折返回,本节课以逻辑学概念定义理论为依据,通过设计揭示反射和漫反射发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其过程和特点,从而获得科学概念。一定要动手做,只有“做中学”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学科。
在课堂展示环节,开发区的文海实验学校也展示了一堂自编拓展性课程的课例《挑战大力绳》,由周世化老师执教,主要是通过多种办法把报纸变成纸绳,用不同方法把钩子和纸绳进行连接并提起重物。在深化课改背景下,文海实验学校在“DI”社团的基础上,开发了校本的《“ADD”玩创课程》,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本次论坛,我还在文海小学会场聆听了特级教师、一线科学教师、教研员的专题报告,他们介绍了自己几十年从事的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虽然其过程很艰辛,但乐在其中。只要科学老师有责任、有目标、肯研究、一定会使学生能更好的成长。这些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也体验到了职业的幸福感。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