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双幼:安徽青年报报道幼小衔接访谈活动。

幼小科学衔接不只是幼儿园的事。

发布日期:2016-09-19   作者:范然s双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本报记者:您在学前教育战线上工作了这么多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幼儿,您觉得当前的幼升小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俐: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首先应该明确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们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幼儿在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提前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使幼儿在快乐中自然过渡升入小学,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无痕对接。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对幼儿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需要社会、家庭、小学和我们共同携手,科学开展。
    之所以需要科学衔接,那就说明目前的幼小衔接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作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0年的幼教人,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多数幼小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承担的,小学只是被动地配合、安排,没有主动地扮演好衔接中应有的角色,不能有效地实现双向衔接;
    二是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幼儿提前接受汉语拼音、汉字及算术题等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乡镇、农村及城市中一些急功近利的民办幼儿园中;
    三是有些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认识不到位,只是带幼儿到小学看看转转,为了衔接而衔接,将工作停留在表面;
    四是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忽视了家长应发挥的作用。
    本报记者:正如您刚才所言,当前依旧有部分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知识,那么“小学化”倾向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王俐:这些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家长科学育儿理念的形成这两个方面。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是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的,幼儿过早地、被动地甚至是被“逼”地学习小学知识,一遍遍地书写汉语拼音、汉字及算术题,让他们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快乐游戏的机会,这样不仅会让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甚至会对不理解的学习内容产生畏惧情绪,极大挫伤幼儿学习的兴趣。网上曾流行这样一段幼儿被父母逼着学背乘法口诀表的视频,视频中的孩子最后几近崩溃、大哭着喊道“怎么这么难背呀”。这种状况下的孩子,还愿意学习吗?
    记得在我刚担任幼儿园业务园长的时候,一位资深的小学教研员就这样告诉我,“幼儿园就应该让幼儿玩得开心,汉语拼音、算术题是们小学教师的事,如果教错了发音、笔顺,进小学后实在是太难纠正了;幼儿过早地握笔不仅会影响小肌肉群的发育,还会让幼儿养成错误的握笔姿势,实在是太不划算”;同时,熟悉的小学学习内容,还会让一年级小学生“沾沾自喜”,不再认真听讲,从而逐步养成诸多的学习坏习惯,严重影响幼儿日后的有效学习。也就是说,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只会让幼儿们在进入小学后“昙花一现”地拥有短暂的满足,而对幼儿的终身学习是个极大的危害。
    我觉得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大影响就是让幼儿失去天性、失去童真,在知识灌输中被超前催生为成熟的小大人,这是学前教育的失败。同时,学前教育“小学化”将更多地误导家长育儿理念的形成,让那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家长教育行为成为扼杀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一把把“利剑”。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性已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杜绝“小学化”现象的管理规定,但这种现象在乡镇、农村和一些民办幼儿园、看护点中还屡见不鲜,有些还较为严重,彻底杜绝还需要一个过程。
    本报记者:作为庐阳区老牌的公办园,贵园的科学保育教育工作屡获社会各界的认可,那么,贵园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
    王俐:说实话,在规范办园行为、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之初,我园有许多家长不理解、不支持,还有一些家长拿周边民办幼儿园来比较,他们总是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认识很多的字、学会汉语拼音和算术,甚至有不少家长多次要求我园恢复珠心算特色教学活动。
    面对这种状况,我园采取了“一听二看三参与”的对应措施,多次邀请专家来园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帮助家长认清“小学化”行为的危害性,明确开展游戏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宣传栏、班级微信群、QQ平台等,向家长宣传规范办园的政策,及时了解国家有关规定;幼儿们在园学习、生活、游戏的照片会适时出现在家长的视线中,让他们从中捕捉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与笑脸,这些活动已经成为我园新生家长的必修课。
    当然最重要的做法就是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向家长开放区域游戏活动,让家长现场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亲身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渐渐的,到园长办公室要求多教数学、汉语拼音的家长没有了;经常手提废旧物品进园的家长增多了。
    我们在转变家长观念的同时,将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新的调整:一是每年的3月、4月,邀请小学教育专家来园,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庭教育讲座,就幼儿入学前的各项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为家长解惑答疑,让大班幼儿家长提前掌握幼小衔接的关键要素,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育心态,更加科学、有效地协同幼儿园做好衔接工作;二是开展系列化、专题化实践活动,在常规的参观小学活动之余,鼓励大班年级组教师积极创新,围绕幼儿们关心的内容开展专题、特色活动,如“我来当回调查员”,了解一年级哥哥、姐姐看书、阅读的情况;针对幼儿对入学后的担忧,开展“我的担忧“访谈活动,结合哥哥、姐姐的解答,共同梳理成”我们的约定“,有效地缓解了幼儿入学前的紧张心理。三是更加注重在日常活动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保持。
    本报记者:眼下又是一年幼升小关键期,对于幼小衔接,您还有哪些建议?
    王俐:正如我前面说过的那样,要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是需要社会、家庭、小学和幼儿园共同携手的。
    首先,作为承担幼小衔接主要工作的幼儿园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理念和教育追求价值,不能只关注眼前自我的经济利益所在,而是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因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幼儿的一生成长极为重要。理念决定行为,只有认识到位,幼儿园才有可能真正杜绝“小学化”行为,才能避免“检查督导没问题,走后立刻现原形”的怪现象。
    其次,幼儿园周边的小学也要关注小幼衔接问题。这点庐阳区做得就非常好,早在几年前,区教育体育局在规范小学招生行为中就规定:小学招生一律取消知识性测试,小学教育实行“零起点”教学,极大地缓解了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的要求。同时,许多小学开设了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课程,真正实现了“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再次,孩子还需要他们第一任教师——自己的父母“扶上马,送一程”。因为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会加剧孩子的不适应。家长可以利用交谈、拜访等方法,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小学生活,既要激发他们的上学愿望,又要让孩子知道将要面对的现实,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以身作则,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媒体宣传的社会导向也都会对此产生深远影响。
    人物简介  王俐,现任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园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教科研先进个人”、“安徽省学陈师陈先进个人”、“合肥市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撰写的《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  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可忽视的教学细节》等近30篇教科研文章分获国家、省、市优秀论文一等、二等奖。先后主持、承担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幼儿园情境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安徽省规划办《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两个课题研究,目前全部顺利结题,前一个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三等奖。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