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颜色: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展示“模拟课堂”风采
为进一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提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李杰名师工作室”于2015年11月3日下午在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举办“文本解读”系列之“模拟课堂”教研活动,并邀请了合肥市教研室王金娥老师、庐阳区教研室张莉主任,还有各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参加此次研讨活动。合肥宁溪学校的汪波老师执教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别样的课堂。
汪波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优美精炼,以杜小康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并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从孤独之旅、成长之旅、生命之旅三个部分逐层深入,丝丝入扣,引导下面的“学生”感悟小说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理解环境描写对文本的作用。在场的学生——即来自各校的语文教师积极配合、回答踊跃,使整节课轻松幽默,并在课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四十二中的邵叶翠老师说,汪老师紧扣文本,对文本把握透彻,扩展延伸很新颖,这个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章荷英老师说,汪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明了,从孤独之旅、成长之旅、生命之旅三个部分来诠释,感悟人物心理的变化很精彩。杨炜老师提出如果还有第二课时,可以将文本中孤独的层次感让学生总结,起到强化的作用。黄静老师也指出,现在初三的学生都是00后的孩子,他们对孤独的理解可能没有具体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孤独的理解。


展示结束,两位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王金娥老师赞同了老师们的评价,同时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指出教师对小说文本选取的内容要有取舍,可以抓紧人物和环境两大因素,使课堂变得精巧。王老师提出,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问题要精致,不能空洞,每个环节的安排目的要明确。
张莉主任提出语文老师说话语速一定要缓慢,因为“较慢的语速,较长的停顿,有利于学生的思考”。给够思考的时间,给足思考的空间,才能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